双月刊2008.1CHINAAGRICULTURALEDUCATION[收稿日期]2007-11-04[第一作者简介]郭毓麟,男,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订单式”培养中的风险与防范郭毓麟1,易剑英2(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2.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湖南株洲412000)[摘要]“订单式”培养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但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作为参与校企合作的各方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订单”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来自合作企业、学生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风险,对于这些问题只有积极地予以防范和化解,才能确保“订单式”培养真正地实现学校、学生与合作企业的三赢。[关键词]订单式;校企合作;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009-1173(2008)01-0062-03“订单式”培养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毕业就业率的有效举措,是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的创新。“订单式”培养牵扯到学校、学生和合作企业三方的利益,其目的在于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的三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来自学生、合作企业及其它方面的风险,使学校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给企业带来利益上的损害,使学生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因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的纽带极其脆弱。作为参与“订单式”培养的职业院校,务必清醒地预见到“订单式”培养中存在的风险并积极地应对,及时地采取措施予以化解,才能确保校企合作长期、和谐、高效地运行。一、来自合作企业的风险及防范(一)企业经营状态的不确定性对职业院校来说,自然是参与“订单式”培养的企业越多越好,获取的人才“订单”越多越好。但是,对于要用1~3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订单,学校在接单上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需要慎重行事。一方面,商场如战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发展前景具有不确定性。目前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企业,几年以后可能由于决策的失误、产品技术的滞后甚至偶然事件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昙花一现的企业大量存在,不景气、裁员、破产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常有的事。另一方面,教学规律决定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长期性、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的相对稳定性,因而也决定了学校培养出来的产品———“人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满足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对人才的新需求。因此,职业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前,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职业(工种)变化或企业不能“接单”的情况。企业风险危机一旦形成,导致企业无力完成“接单”,最终造成学校被动。因此,职业院校要有化解中途“断单”的准备机制,要有选择“订单”企业的意识,在实施校企合作前一定要考察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要特别注意对新企业或新上马项目所需的用工订单所存在的潜在风险的研究。那种不顾客观条件,盲目上专业,甚至以牺牲质量和信誉为代价,片面追求“订单”规模和数量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同时,职业院校还必须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实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广义的订单培养,起码应是瞄准行业或领域去考虑问题,形成拥有足够数量的校企合作伙伴,建立起充足的“选单”储备库,而不仅仅限于某一个或几个企业、单位。此外,还要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通用性,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增强学校抗御风险和长期发展的能力。在实践中,一些学校总结出“与朝阳企业长期合作,与大企业单独合作,与小企业集团合作”的校企合作经验,是防范企业经营中所带来的风险的较好做法。(二)企业的人事变动在“订单式”培养过程中,职业院校在合作过程中,职业院校可能更多的是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打交道;而对于小企业,由于相关机构的不健全,职业院校则可能更多的是直接与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接洽。作为合职教成教论坛62双月刊2008.1CHINAAGRICULTURALEDUCATION作开始时的企业参与者,他们对于“订单式”培养的模式较为认同并积极支持,校企合作也能够顺利开展下去。但如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出现人事变动,继任者可能会因为对“订单式”培养的内涵的不了解或校企关系没有处理好而采取漠然的态度,进而影响甚至导致“订单式”培养的中止。作为中小企业而言,随着业务和规模的扩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