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请将第I卷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第II卷内容写在答题页中。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1.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如图A、B、C、D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2.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②各种生物的核酸都相同③构成核酸的碱基都相同④各种生物的蛋白质都相同⑤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相同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3.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两种大量元素,淀粉中不含有,但核酸中含有。关于这两种元素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种元素是生物膜、染色体的主要组成元素B.在只缺乏这两种元素的营养液中培养正常植株,首先表现缺素症的是老叶C.其中一种元素与植物体糖类的合成和运输有关D.其中一种元素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与功能上有重要作用4.将菜豆植株的顶端切除后,在切口处涂以生长素,结果发现,这样可以激活有机物的运输系用心爱心专心统,光合作用产物向涂有生长素的部位积累。科学家由此推测生长素影响了某种离子的跨膜运输。这种离子最可能是()A.PO2-4B.K+C.Na+D.Ca2-5.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个数为()A.m-n+zB.m-n-zC.n-z+nD.m+z+n6.右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离子的浓度差是靠主动运输的方式维持的。由图分析可知进入细胞内的物质有()A.K+和Mg2+B.K+和Na+C.Na+和Cl-D.Mg2+和Cl-7.蛋白质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肽键被断裂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图所示肽链一定由四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B.在肽酶P的作用下,经过脱水缩合可以形成两条肽链C.肽酶P可以催化1处的化学键断裂D.该肽链中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一个8.甲(O)、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9.如图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内吞”和“外排”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用心爱心专心A.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B.a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C.b表示细胞分泌的同时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D.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10.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如图所列的四种关系,分别用四种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B.自由扩散C.内吞D.外排11.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生变化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C.细胞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12.诺贝尔化学将获得者——赫尔什科和他的同事发明了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叫免疫化学法。若对细胞膜进行化学免疫标记,则标记的物质可能是()A.磷脂B.固醇C.蛋白质D.糖类13.汉麦林(hammerlin)的实验如图所示()将单细胞的地中海杯状藻先在近核处切断,再在近杯处切断(a),此中间的茎(b)置于海水中可再生一杯(c),但将此杯切断后,不能再生第二杯(d)。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用心爱心专心A.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B.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C.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作用的结果D.条件不足,不能得出实验结论14.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B.低倍镜对焦,交观察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