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低视力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视网膜疾病(占35.2%)、弱视(占25.7%)、视神经病变(占14.3%)、青光眼(占11.4%)、角膜疾病(占8.6%)等。导致低视力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视网膜疾病(占35.2%)、弱视(占25.7%)、视神经病变(占14.3%)、青光眼(占11.4%)、角膜疾病(占8.6%)等。(二)致病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3年制定的标准,低视力是指最佳视力低于0.3而等于或优于0.05者,最佳视力低于0.05者则称为盲。再详细划分的话,视力低于0.3而等于或优于0.1者为1级(低视力);视力低于0.1而等于或优于0.05者为2级(低视力);视力低于0.05而等于或优于0.02(1米指数)者为3级(盲);视力低于0.02而等于或优于光感者为4级(盲);无光感者则为5级(盲)。以上情况均属于视力残疾的范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3年制定的标准,低视力是指最佳视力低于0.3而等于或优于0.05者,最佳视力低于0.05者则称为盲。再详细划分的话,视力低于0.3而等于或优于0.1者为1级(低视力);视力低于0.1而等于或优于0.05者为2级(低视力);视力低于0.05而等于或优于0.02(1米指数)者为3级(盲);视力低于0.02而等于或优于光感者为4级(盲);无光感者则为5级(盲)。以上情况均属于视力残疾的范围(三)诊断标准(四)鉴别诊断低视力与弱视的区别:低视力和弱视都是视力低下,用普通眼镜矫正不能使其视力提高至正常水平,但低视力和弱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个视力残疾的概念,有其严格的标准。当其双眼矫正视力都在0.3以下时,此种情况属于低视力标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低视力,一般均由眼部的器质性病变所致。低视力的预防一级预防,主要目的是减少各种损害的发生,可大大降低残疾的发生。如优生优育包括禁止近亲结婚、加强遗传咨询或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产前检查、孕期及围生期保健。强化或普及预防接种、积极预防老年病、慢性病。注意合理营养、合理用药。加强安全防事故工作,加强卫生宣教,注意精神卫生。二级预防,主要目的是限制和逆转由损害造成的残疾,此一环节做好了可降低残疾发生率10%~20%。三级预防,主要目的是防止残疾转化残障(废),减少残疾或残障(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五)低视力的防治(六)助视器的种类(1)近用光学助视器(2)远用光学助视器1.光学助视器2.非光学助视器主要依赖改变周围环境来提高患者的视力,而不是通过光学系统的放大原理。常用的方法有,将所视的文字或物体号加大,突出色泽、增强照明等方法,往往可有效提高视力。如:照明、控制反光、大字印刷品、加强对比度等。功能评估的重要意义在于对视力残疾的性质、类别及严重程度作出判断,对评估预后、制定和调整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提出进一步全面康复计划提供依据。二、二、l功能评估1.方法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详尽的体格检查、现有的检查设备和较全面综合分析进行评估。2.分类视力残疾分两类,在诊断标准中述及,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的范围;最佳矫正视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镜所能测得的视力。三、低视力的社区康复训练很显然,低视力康复的主要目的既是使视觉损伤的程度和所造成的影响缩小至最小范围,使患者能够较好的发挥其可利用的视力,参加学习和工作,提高生活能力和质量。有关低视力康复,这里重点是指儿童和老年人低视力康复儿童低视力的康复训练儿童低视力的康复训练(一)老年人低视力的康复训练(二)四、盲人的社区康复训练(一)盲人定向行走的基本概念(一)盲人定向行走的基本概念(二)我国成年盲人定向行走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二)我国成年盲人定向行走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①不能正确使用盲杖②盲态普遍存在。。③盲道被侵占,盲人无法顺畅行走①不能正确使用盲杖②盲态普遍存在。。③盲道被侵占,盲人无法顺畅行走(三)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新阶段(三)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