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础素描造型中形体空间的表现摘要:形体空间是基础素描教学中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建立起形体空间的造型意识是素描绘画练习从平面到立体形态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试图通过对空间内涵的剖析,揭示形体空间在素描绘画中的规律。关键词:素描绘画空间基础素描练习是一门实践的课程,是作为掌握绘画艺术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系统的学习基础素描造型中形体与空间的表现方法,是培养我们未来艺术造型能力,开拓我们绘画艺术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缰辔和舵轮。其首要问题就是观察方法。这种观察方法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是三维的而非二维的;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因此基础素描练习的训练过程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的转变过程,是从单纯的二维绘画观念转换成立体的实体和空间全方位的思考、观察和表现过程。一、空间的性质与素描透视变化观察意识的建立空间,实质上就是它自身各部分的大小、长度、宽度、高度、位置距离与周围其他物体的距离间隔及区域差。我们观察物体时,就是眼睛在一个锥体中摄进一切摆在眼前的物体,其表现为物体本身与物体之间存在位置、距离、大小、形状、虚实和颜色差。这就是空间序列差,也就是透视变化。这种空间透视变化具有四种特性:即距离性、虚空性、亮度性、隐没性。1.距离性;物体本身或物体之间是存在距离差的,若将几件大小相同的物体按前后距离的一倍等距离排列时,第二个物体则大小只有第一物体的一半;再者,第三物距离第二物与第二物距离第一物的距离相等,则大小只及第一物的三分之一,即物体依次按空间距离的比例缩小。2.虚空性;由于物体本身或物体之间是存在距离性,因此在观察时会产生视觉差。在素描基础练习观察意识的建立活动中,凡被视觉聚焦的部分,即感觉实在,就往前突进,且感知大,而一旦处于聚焦点外的物体实在感便立即消失,感知减小,变成一种虚空“无形”的和后退的因素。由此可见,凡被知觉为空间的因素,必然产生感觉是空虚的、大小有变化的和前进与后退的。3.亮度性;它表现为两种情况:1)同样远近、同等大小的几个物体之中,被照得最亮的一个显得最近、最大。取三个等大小的物体分别放置于三个空间大小一样但光亮度不一样的盒子里,将它们并列排放,被照耀得最亮的一个就呈现出最近、最大,而被照耀得最弱的一个就呈现出最远也最小。2)大小相同,亮度相同,处在同样距离的几个物体之中,背景最暗的一个显得形状最大。同样,取三个等大小的物体分别放置于三个空间大小一样但背景明暗度不一样的盒子里,将它们并列排放,背景最暗的一个就呈现出最近、最大,而放置在最亮背景下的一个就呈现出最远也最小,这与太阳从树枝后照射来的效果一样,我们可以见到,这时树的枝大为缩小,几乎不可见。4.隐没性;当物体因远去而逐渐缩小的时候,它的外形的清晰程度也逐次消失,也就是物体的清晰程度被隐没了,而这个清晰程度的逐次隐没、消失的原因并非物体本身,它是对眼睛的作用而言,当物体远去时,最先隐没、消失的是细小的部分,再远些,隐没、消失的是其次细小的部分,其直到最后一切部分以致整体都隐没、消失不见。远处的人难以辨认也是出于同一道理。因为我们没有任何视力敏锐到能将远方的轮廓像在近处一样看得清清楚楚。空间的层次性是无限的、是难以想象的超大系统。我们对空间的感知是在一个相对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的,加之我们的视域也是一个相对有限的空间,所以我们才能权衡和确立大小、整缺、方位等关系要素。空间意识对空间经营是有决定意义的,它往往需要建立起正确的素描透视变化观察意识,通过构建空间意识的;是研究基础素描空间形态的,追求空间艺术性的创造,突破二次元的平面造型意识,感受到三维状态下自身各部分的大小、长度、宽度、高度、位置距离与周围其他物体的距离间隔及区域差的实在形态。二、素描造型中空间的表现方法。素描绘画造型中空间的塑造和表达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进行的,根据空间透视变化具有虚空性、亮度性、隐没性的三种特性,我们可以将眼睛观察到的物体及画面物体构成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做合理的空间安排,从而创造出视觉上的三维立体空间效果。根据透视变化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理论和规律在素描绘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