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绒花》教学反思光谷左岭一小郭新年《雪绒花》是美国60年代音乐剧《音乐之声》中非常优美的插曲之一。它舒缓、轻柔的风格深深地吸引着听众的心。依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重点”的理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体验歌曲的深邃意境,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我主要以音乐为载体,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探索、实践的条件,引导学生在欣赏、表达、比较、思考、交流过程中,不断深化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获得听觉体验与审美能力。整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一定的音乐演唱技巧;二、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在导入部分,我用“lu”哼唱《雪绒花》第二声部,让学生模唱,然后师生一起进行合唱直接导入课题,是让学生先入为主的对音乐产生一种深刻的印象,便于后面的合唱教学。让学生用“lu”模唱,是为了锻炼他们的一样记忆能力。开门见山的引导学生直奔主题,起到了“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作用,既满足了学生情感上的需要,又自然地进入正题。在新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分声部教学,由浅入深,从中文到英文反复的练唱,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在升华步骤中,引导学生尝试二声部合唱。在歌曲艺术处理上,用提问的方式对《雪绒花》A、B段进行比较、探究,以及让学生自己设计演唱方案,使他们逐步自主地加深对歌曲的情感体验,对歌曲内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贴切。在学生理解和感受歌曲情绪和内涵的基础上,安排了拓展性的演绎教学——“创作及表演”。用影片的画面,让学生能够多维度,全方位地去感受电影中的场景和氛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根据影片场景进行即兴表演,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使他们感受到音乐剧的魅力。最后,作业的布置上,既让学生留有学习的空间,又能激起学生对音乐课的渴望,以及课后的拓展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