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商镇中心小学叶东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重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难点:怎样使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孝子情怀,并能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悟自己的母爱和表达自己的爱。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歌德的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生读题)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实在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的的情况下,才有了第一次抱母亲的机会,我第一次抱母亲时,意外的发现了什么?(生:母亲很轻)二、整体感知课文。1、再读读课文,想想在医院里出现了那些画面?(学生自由读文)2、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了那些画面?3、在这么多画面里面,哪个画面给你的印象最深?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读体会。(第二和第五自然段)三、对话文本,入情入境(一)学习“母亲挑担图”,感受“我”的愧疚,体会母亲的伟大。1.出示“母亲挑担图”及第2自然段的文字“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学生自由读,体会“我”当时的心情。(2)“我”为什么这么难过,愧疚?指导朗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3)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着怎样重的担子?你能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担子重?画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平时我们爬一座山有什么感觉?而文中的母亲呢,她翻越的何止是一座山啊!更何况肩头还要挑100多斤的担子。谁能把母亲的艰难读出来?师:“年复一年”说明了什么?“我”长大后呢?(生读“长大后”的句子)。(4)启发想象,深入理解“重担”的含义。在这个家庭中,作为母亲,她除了挑担子以外还要做些什么?(5)小结:母亲承受的不仅仅是肩头100多斤的担子,母亲承受的是整个生活的重担啊!这时候你再去读这段话,感受会不一样,心情也会不一样。谁能够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释放出来?(6)个别读,学生评议,齐读。师:深刻体会了这段话之后,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而母亲是怎样对待这些事的?2.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1)个别读。从母亲的表情和话语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2)过渡:母亲的话感动了“我”,“我”产生了抱母亲入睡的想法,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了“我”的要求。自己读读课文中最感人的第5自然段。(二)体会“我”的孝心,感受母亲的欣慰。师:每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妈妈。小时候,为了把我们姐妹二人拉扯大,妈妈吃了很多的苦,但我从来没听过妈妈有一丝的怨言。现在,我们长大成人了,她完全可以放手了,但她仍然像照顾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平时,家里烧了好吃的菜,舍不得吃的是妈妈,有了剩粥剩饭,抢着吃的也是妈妈;我们有些不舒服,最着急的是妈妈,自己生病了,迟迟不肯到医院的也一定是妈妈……此时此刻,我想用朗读来表达对天下所有妈妈的敬意。1、师配乐范读。2、同学们,你们想把这段话读给妈妈听吗?谁来试试?3、这段文字中,最打动你的是那句话?谁来读读。(最后一句)△理解“眼泪”。此时,母亲躺在儿子的怀中会想些什么呢?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呢?△理解“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为什么“我”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这么激动、高兴呢?她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儿子的这份回报啊!这是为什么?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