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忻城县农村闲置校舍改建项目建设规划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以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多种形式扩大资源供给,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贯彻落实桂教基教〔2011〕99号文件精神,统筹安排我县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工程建设,推进我县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现状分析(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忻城县地处广西中部,红水河下游,辖5镇7乡,130个村民委(社区),总面积2541平方公里,全县境内均为卡斯特地貌的石山地区,山多地少。境内5镇7乡都已经通柏油公路,主要为村、县级公路,有两条二级公路通往邻近的宜州、合山两市,二级公路里程55公里。有壮、汉、瑶、仫佬、苗、回、满等17个民族。2010年全县总人口41.0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9319万人,占89.9%,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1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9.41亿元。农业总产值21.3亿元;工业总产值21.9亿元;财政收入3.5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45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就业持续增加,到“十二五”末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旅游接待规模稳定在1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左右;旅游总收入突破5亿元,年均增长15%。届时,忻城县的城镇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县城及中心乡镇的常驻人口大幅度增加,县城人口将达到10万人,乡镇所在地人口最高达到5万人,中心村和行政村的人口密集度也在不断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教育资源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二)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实施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以来,我县共完成了9所初中的撤并工作,完成了7个乡镇中心小学的合并工作,县财政投入资金472万改扩建乡镇中心示范园5所,村级示范园12所。目前,全县在园幼儿为9460人,其中公办园幼儿仅为3001人,占幼儿总数的31.2%,幼儿学前教育主要靠各小学开设的学前班来解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幼儿学前教育的2需求和现有幼儿教育条件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导致出现民办幼儿园有法不依、无证办学的现象,全县现有民办幼儿园54所,在园幼儿3487人,占幼儿总数的22.4%。除公办的县直机关幼儿园及改扩建示范幼儿园办学条件较好,场地、教师、设备、设施的配置相对符合要求以外,其余民办和小学附设的幼儿园、学前班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民办幼儿园主要是租用民房,场地和设备设施投入有限;小学附设的幼儿园、学前班使用的基本上是闲置的旧校舍和老、弱、病教师,学生安全和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幼儿教育应配备图书设备更是少之又少。以上情况说明,忻城县幼儿入园难的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边远村屯的幼儿基本上没有机会接受幼儿学前教育,严重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和今后国民素质的培养。(三)农村闲置校舍情况根据《忻城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到2013年底,忻城县原有的130所小学和79个教学点将全部完成撤点并校工作,全县仅保留12所乡镇中心小学和7所规模比较大的村级小学。届时农村小学及教学点闲置的校舍将达到16万平方米左右,其中可以改造利用的校舍约11万平方米。经过认真的现场勘查和深入的社会调研,我们编制了《忻城县学前教育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证质量、安全适用的原则,计划利用三年时3间对102733平方米校舍进行改造利用,把因布局调整而闲置下来的原90所小学改建为公办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二、建设目标和任务(一)建设目标: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将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兴办分园或合作办园,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幼儿园,乡镇和人口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立分园或联合办园。力争利用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