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新凤《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实录及点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三个特写镜头,聚集人物的“形“,读懂人物的形象描写,迁移练笔。课前谈话:师:听了主持人的介绍,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来自浙江湖州,和美语文的倡导者,——你懂吗?师:有些信息不懂,就算了,我们要有刷选信息的能力……师: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老师姓什么生:盛,师:班里有没有姓盛的同学生:有一个师:那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该谈话内容并不是语文课的内容,可以省去。】2、师:回去会怎样向爸爸妈妈介绍今天给你们上课的老师,会怎样描绘老师的外貌?——生用简洁的话语描述老师的外貌。师:你们主要是抓住了我的长相、神情、衣着,描绘了盛老师的形象。(板书:形象)【该谈话内容与教学内容有联系,从老师的外貌迁移到居里夫人的外貌。】教学流程:一、说“画像中的居里夫人”师:(出示居里夫人画像)这是谁?你对她了解多少?生:她发现了镭和铍?师:镭的发现宣告了原子时代的到来。生:她获得了物理和化学诺贝尔奖。师:你能看着画像描绘一下居里夫人的形象吗?生1:穿着黑色的衣服,挺拨的鼻子,嘴巴小小的……生2:眼睛是陷下去了……生3:生头发有些乱……生4:深棕色的卷发……师:你们主要抓住了,居里夫人的衣着、长相、相貌来描述,如黑色的长裙、身材、嘴巴、鼻子。【这部分如果能指出学生描述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指导外貌描写是有一定的方法和要求的。】二、读“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1、读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初步感受美丽,质疑师:就是这么一位女性,1898年12月登上了诺贝尔的奖台,想不想去看一下?出示语段、自由朗读,指名读师:能够把这段话读通顺正确的同学请举手,手举得高一点,我要请没举手同学读。(指名读)师:我建议给她热烈的掌声,只吃掉了一个字,声音太轻了一点,下次敢举手了吧【抓住时机表扬不自信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更需要关注。】2、将下句变红,齐读:居里夫人的形象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师:那么有没有定格在你的心中?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说说吧。生读句子: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师:她的衣着是——生接读:穿着一袭黑色长裙她的脸庞是——生接读: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她的眼睛——生接读:微微内陷师:还有吗?生读句子: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师:居里夫人年轻漂亮,神情庄重,略显疲倦,课文也是抓住了神情、衣着两方面来写居里夫人。【抓住神情、衣着描写人物是外貌描写的一种方法,及时总结提。】齐读变红的两个句子。3、质疑,师:我们发现居里夫人的神情是略显疲倦,略带淡泊?有什么问题?师:当时的情况下应该是怎样的神情?——神采奕奕。这样伟大的发现就该是神采飞扬,可这里为什么是略显淡泊?【在语文文字中产生质疑,如果让学生质疑则更体现生本。】4、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默读全文,读完后梳理一下信息,这两个问题,大致能从课文哪几个段落中找到答案。你从课文的哪段读懂了她疲倦的原因?又从哪里读到了淡泊?师:你从哪段读懂了疲倦?——生:第3段师:你从哪段读到了淡泊。——生:第5段【一个问题既包括了整体感知课文,又包括了梳理文章脉络,一举多得。】三、写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1、锁定第三段,读懂略显疲倦的原因。师:请你再次默读这一段,请你完成这样一个作业,你能从这里读到几个居里夫人疲倦的原因,像盛老师这样作好批注。(师出示PPT)作批注:工作量大。师巡视提示:不管你读到了几个都是你读书的收获,批注好,还可以联系前文,出声地读一读。【批注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特别是中高段学生一定要训练这种能力。】2、交流:把体会到的“时间长、工作量大、过程复杂、危险”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师:我们先一起读一读第一句: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人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师朗读,强调“一吨”。师:你听到了哪个词,让你体会到了工作量大。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生读:他们在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