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发展的新形势与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宿州学院:刘卫东宿州市体育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1、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意义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的指导思想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是是评估学校体育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意义: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是国家运用科学的方法,将学生体质作为国家的资源的储备加以管理的一种手段,这种管理实际上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为未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近30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依据1985年开始的每5年一次的学生体质调研数据(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分别实测47.11万、25.42万、26.63万、29.16万、26.29万名汉族青少年),以及2012年对15.05万名青少年、2013年对12.30万名青少年的抽测数据。(1)身体形态•青少年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我国城乡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城市男生、以及7~12岁年龄段学生,增长最为明显。(2)肺活量指标•从1985~2013年,各学段城乡男女学生平均肺活量水平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005年达到谷底,2005年开始,肺活量指标逐年稳步上升。2010年出现上升拐点,然后呈较平稳的上升趋势,尤其以7~12岁年龄段学生上升较为明显。(3)爆发力素质•从1985~2013年,7~18岁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在1995年到达顶点后开始下滑,2005年到达最低点,后出现好转:小学、初中学生、高中大部分学生(除农村女生以外)成绩稳步提高。(4)耐力素质•耐力素质显现止“跌”并逐步回升。从1985年到2005年,各学段学生耐力素质成绩出现下降,在2010年,7~18岁各学段学生耐力素质止“跌”并逐步回升,尤其以14~16岁年龄组最为明显。(5)速度素质•速度素质(50米跑)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从1985~2013年,7~18岁学生50米跑成绩在1995年到达顶点后开始下滑,女生下滑程度比男生明显,2005年以后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中小学生从2010年开始成绩逐步提升。(6)柔韧性素质•柔韧性素质(坐位体前屈)指标明显回升。从2000年到2010年,男女生坐位体前屈波动上升,2010~2013年又出现波动上升。3、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出现积极变化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政策导向和推进落实是个关键:•首先,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取消“小升初”考试、小学毕业就近入学政策的逐步落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学甚至初中阶段学生的升学压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逐步实施、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课程改革的推进,激发了学生、家长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积极性。•第二,中考体育加分制度的全面实施,调动了初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初中生的各项体质健康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的趋势最明显。•第三,教育部加强学校体育督导、学生体质健康抽测符合公示政策的出台激发了各地重视学校体育的积极性。•第四,各地加大学校体育投入、推进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因地制宜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势初步形成。二、学校体育发展的新形势(一)“中央“中央77号文件”的出台号文件”的出台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明确了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方针政策和改革方向。•2007年5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青少年体育工作•2007年5月7日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1.“中央7号文件”出台的背景•(1)近二十多年、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现状结果,青少年学生以机能、身体素质为主的体质指标持续下降,现状堪忧。•(2)来自军队近几年征兵中应征青年体质不合格率明显上升的重要信息,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据报道,在北京2006年度征兵工作中,只有4成适龄青年体检合格。•(3)2007年1月7日胡锦涛同志对青少年体质高度关注,做出重要批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