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法研究情景教学就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积极创设教学所需要的特定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情景中,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联想,使学生融入情景之中,由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情景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心理学原理指出,学生在兴奋、热情的状态下掌握的东西,会理解得更好,知识记得更牢固,更长久,也就促成了学习活动的最大收效。情景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教学预设的产物。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将所学的情景教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不断加深对情景教学的理解。笔者认为,学以致用,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本学年的教学中,我注意采用了以下方法,给学生创设历史情景,要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悟历史、理解历史、体会历史、认识历史。一、以疑设景,激发学生求知欲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此我注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精心设计值得探究思考的问题,要学生置身历史情景中,加深对历史认识。例如:在讲到西安事变的时候,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最终为什么还是没有杀掉蒋介石反而把他给释放了?”再如:讲唐朝历史时,要求学生思考讨论“有人说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这样问题的设计,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相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在活动中进行合作探究,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在相互碰撞下迸发灿烂的火花。二、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景历史学科具有时间、时空、人物的特定场景,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个鲜活的历史舞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体验历史情感,认识历史本质。(一).利用历史电影片段,创设历史情景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利用《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段导入新课,通过圆明园火烧前后对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走入创设的历史情景,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当学生看完影视资料时,学生已经融入到历史情景中,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二)、借助情景音乐,渲染历史情景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教师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景,创造气氛。事实上,大部分音乐作品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搜集相关的革命歌曲。比如说《长征组歌》、《地道战》、《南泥湾》、《松花江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为教学作了充分准备,在讲到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件这节课的时候,先给学生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听歌,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完全被这首歌曲震撼了,在这种情景之下学习,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学习,他们更加痛恨日本的侵略,并对东北三省的沦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三)、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历史情景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景,即使有了某种情景,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景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景的基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景,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