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剧本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戏剧这种文艺表现形式的兴趣。2、认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戏剧语言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二、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认识戏剧冲突在戏剧欣赏中的作用。2、通过深入分析戏剧语言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3、理解作者通过剧本所表达的人文主义理想。三、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四、教具:多媒体五、授课时间:2014.3.28六、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学生活动】选取课文的片段,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可分二至三组进行,读后大家评议哪一组读得好。(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理解人物。【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概括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亚、夏洛克的性格特征。【点拨】安东尼奥:慷慨大方、仗义疏财,把财富看作一种获得幸福生活的手段。非常看重友情;为了朋友的幸福生活可以献出生命。巴萨尼奥:安东尼奥的朋友,非常看重友情。鲍西亚:聪明机智,见义勇为,略施小计就巧妙地击败了夏洛克,使矛盾迎刃而解。夏洛克:自私、冷酷、狠毒、贪婪、偏执的资本主义高利贷商人的形象。2.品味语言。【学生活动】有的评论家认为,莎士比亚戏剧是英语的“魔术师”、“大胆的创新者”。请找出你最欣赏的片段,说说你的体会。【点拨】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是诗化的语言,既个性化,又生动形象,精练优美,富有诗意。例如,夏洛克在上场之后,一张嘴同时对付好几个人,能言善辩,或用逻辑推理而无懈可击,或用反问加强语气,或冷嘲热讽迫使对方无言以对,或用生动的比喻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词锋逼人,不可一世。安东尼奥连续用“大海的怒涛”无法减低威力,豺狼害得母羊为失去羔羊而哀啼,以及松柏受到天风的吹拂不能不发出声音等比喻,来强调夏洛克的残忍之无法改变。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虽然台词较长,但无累赘之感,给人以一种生动、形象、华美、流畅、富有诗意的艺术美感。3.各抒已见。【学生活动】在这场戏中,公爵认为夏洛克是一个“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提示】夏洛克是一个复杂的典型。首先,公爵的话交代了夏洛克的基本特征。夏洛克是一个贪婪、吝啬、爱财如命的高利贷者。在这场法庭诉讼中又表现为一个偏执、阴险、冷酷、残忍的复仇者。其次,夏洛克又有愚蠢和不堪一击的一面。在鲍西亚面前,他利令智昏,一步一步走向失败,却以为即将得逞,对鲍西亚大加颂扬,百般奉承。再后在鲍西亚的追击之下,一败涂地,无可奈何,陷于绝望和痛苦之中。当然,夏洛克作为一个犹太人而被视为“异教徒”“异邦人”,遭受歧视,他的报复心与此有一定关系,就这一点来说,他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令人同情的。4.归纳中心。【学生活动】自由发言,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本文的中心。【点拨】这场戏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歌颂了仁爱、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5.主题提升。【学生活动】(1)探究:什么是人文主义思想?【点拨】所谓人文主义,从原意讲,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借助于古典知识——主要是希腊哲学与艺术,来反驳经院哲学与神学,提倡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解放的思潮,是一种与以神为本位的神本主义相对立、反对野蛮、愚昧与迷信的世界观。但现在,人文主义已泛化成一种强调人的作用、地位与作用的世界观或意识形态。人文主义思想的实质是人的自我意识(或称主体意识)的觉醒。人文主义是以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充分发展人的个性为核心的。(2)为什么说《威尼斯商人》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点拨】作品将安东尼奥等人的仁爱、慈悲与夏洛克的贪婪、残忍对比,是在赞颂仁慈、友爱的人文主义的生活观和道德观。从人物塑造上看,鲍西亚是剧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她才智非凡,精明干练,崇尚正义,忠于爱情、友谊,在她身上,集中寄托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总结反思】1.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生动形象,精练优美,富有诗意。这一特点在本文中有鲜明的体现。让学生选择最欣赏的片段诵读品味,既可以体会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