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会正确运用,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知道逆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2.经历探索勾股运理逆定理的过程,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字思想。3.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运用教学准备:小黑板、三角板、打有等距离结的绳子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拿出一根打有13个等距离结的绳子.分别以3个结、4个结、5个结为边长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呢?教师演示.学生先猜想,做出判断,板书课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73-74页例题前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情境题中,所围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多少?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2、若△ABC三边分别为a、b、c,则满足___________条件时,△ABC是直角三角形,这是勾股定理的______________定理。3、什么叫互为逆命题?命题“直角都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命题。4、什么叫互逆定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逆定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合作探究(一)生生互探:小组内交流自学中的疑问。(二)师生互探:教师点拨各组没有解决的问题。(三)师生共同探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过程。在图18.2-2中,△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它应该与直角边是a,b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我们画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使B′C′=a,A′C′=b,∠C′=90°(课本图18.2-2),再将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请同学们观察,它们是否能够重合?试一试!【活动方略】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再提问个别学生.学生活动: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片、剪刀,实验、领会、感悟:(1)它们完全重合,(2)理由.在△A′B′C′中,A′B′2=B′C′2+A′C′2=a2+b2,因为a2+b2=c2,因此,A′B′=C.从△ABC和△A′B′C′中,BC=a=B′C′,AC=b=A′C′,AB=c=A′B′,推出△ABC≌△A′B′C′,所以∠C=∠C′=90°,可见△ABC是直角三角形.四、达标训练1.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2.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1)8、15、17(2)4、5、6、(3)6、8、10(4)32、42、52(5)5、12、13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并画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本节学习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它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知道命题—---逆命题、定理—--逆定理的关系。五、堂清测试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有()个:①在Rt⊿ABC中,已知两边长分别是3和4,则第三边长为5。②有一个内角等于其它两个内角和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若a2+b2=c2,则∠C=90°。④在△ABC中,若∠A:∠B:∠C=1:5:6,则△ABC是直角三角形.A.1B.2C.3D.42.以线段a、b、c为边长组成直角三角形,则它们的比可以是()A1:2:4B1:3:5C3:4:7D5:12:133.“两个锐角的和小于直角”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4.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5.“等边对等角”的逆命题是_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附:板书设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命题:在△ABC的三边长分别原命题——逆命题举例为a、b、c,如果a2+b2=c2,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定理——逆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教学反思:(本节教学的得与失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