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教学反思有句话,浓缩就是精华,用来形容中国古诗最贴切不过。中国古诗用短短地几十个字表达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思想感情。而现代人要很好地去品读古诗的意境,去体会诗歌所展现的感情就需要很好地理解字句和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表现方式等。老师如何教会学生去读懂古诗,去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为让学生很好地学好《题西林壁》,我在尽量运用本校校改的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导学案和课件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课的教学。因为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第5课两首古诗都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让学生理解起来似乎总有一些差距,特别是《题西林壁》古诗中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都是讲明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在具体运用到作业的填空题时,似乎就有些含糊。古诗教学的难点,在于对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中年级要求学生开始关注诗人的情感,因此,教学中,学生从认知入手,通过品味语言,引发情感,在情感的陶冶中,启动思维,从中感受、理解、体会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通过展开想象,多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感悟诗人运用语言的独到,感悟古诗的语言魅力。要让学生学会读懂古诗,就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所以我就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依据书中介绍的关键词语的意思,和自己查阅的内容,在疏通句意的过程中,感受到要注意诗句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根据我对《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把握,特按照以下几个方面预设了这次古诗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课的学习目标:1、学习《题西林壁》,体会诗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环节是:知识连接:简介苏轼。(见学生导学案)学前反馈:检测预习情况:小组轮流读《题西林壁》新知探究一、课件图画引入课题,简介庐山。(课件展示)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1、学习《题西林壁》,体会诗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三、解诗题,题目的意思是()(生先说再课件展示)四、作者介绍。(课件展示)五、介绍写作背景。(课件展示)六、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画出诗的节奏,并读一读。(学生先自己画,老师再课件展示)3、明诗意。请同学们反复朗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四句诗句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学生先自由读,小组讨论,然后老师用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正确答案。)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了吗?(自读,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利用课件理解。)综合提升:《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人生哲理:“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说。当堂检测1、填空:《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__的感觉。2、比一比,组词。缘()隐()侧()峰()绿()稳()测()锋()家庭作业1、背诵并默写古诗《题西林壁》。2、预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这样设计,思路清晰,涵盖面比较广,但是上完课之后,就会发现本课内容安排的课堂容量太大,就影响了一些环节的落实。合作探究和当堂提升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分,此处应该让学生读懂读透,让他们自己多探讨多说,然后自己得出答案。读诗的时候给予孩子正确答案就会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力,让学生给出更多的有意思的有想象力的答案。朗读诗歌的时候不一定给学生框定什么读法,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味,看哪种读法更好,更能读出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味道。理解诗句意思的时候不要把诗歌意思用课件打出来,让学生自由说。拓展说的时候,是让学生积累词汇的一个方式,设计得不错,但是应该让学生自己说,自己补充。老师再加以点拨就好。通过上这一堂见面课,通过同事们的点评。本人还发现我在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老师课堂中讲得太多。二是上课内容安排太多,不需要面面俱到。三是课堂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