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占领作文高地鸡西市树梁中学吴淑清1如何占领作文高地生活的海洋有多宽广,语文世界就有多广阔。语文世界中,作文以其独树一帜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如何在作文这个独具魅力的世界里占领至高点,着实需要我们仔细斟酌、下一番工夫。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就本人在这方面的尝试浅谈几点:一、确定命题、认真审视近年来,我们常见的作文命题有标题式命题、话题式命题、给材料命题等。对于标题式命题就是直接规定作文题目。其特征主要表现在试题的单一性和取材的广泛上。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审题技巧,扣住题眼,确定范围,明确中心。对于话题式命题,则要审好材料,审清提示语,审清要求,不能偏离轨道。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打开思路。对于给材料作文,则要确定所给材料的中心思想,不能偏离题意。如果学生不认真审视,写出不符合题意的作文,这是很令人痛心的。如以下的材料作文: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直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来。现在它安全到达大2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它老鹰也跟来了。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如果学生不认真审题,只从游人的角度去写爱护自然,从老鹰的角度去写机智耐心,从海龟的角度去写信息的重要性,这无疑都是偏离题意的。因为它们都不符合所给材料的中心思想——人们必须了解客观世界,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这样写就会偏题离意,不符合要求了。因此认真审题至关重要。二、观察生活、力求写实不少学生的作文脱离生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数,像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最要紧的是观察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感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北师大版初三下学期第三单元课文多以游记为主。朱自清的《绿》,袁氏兄弟的《游高粱桥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学生读后深受启发。老师因势利导,鼓励大家写出自己曾游历过的祖国名山大川。于是佳作应运而生:《华山好险》、《兴凯湖之行》、《故宫》等学生看到的名胜古迹、秀美山川在我们3的眼前呈现。看到他们的描述,你也仿佛身临其境。原来“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真正的创作源泉。三、积累材料、迁移运用作文最忌讳无话可说、无物可写。要使学生作文打破这一僵局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尤其初三学年正是练习写议论文的时期,没有丰富的材料做底蕴,要写出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的文章还真是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底蕴丰富了,写起文章才游刃有余。布置学生写《论勤奋》的文章,有些同学能博古通今,中外皆知,文章写得文气恣肆,语惊四座,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不亚于林家箴的《说勤》。而有些同学只能说些自己身边的几件小事,显得底气不足,文章自然也有失水准。四、立意高远、多导新意如何写出立意高远、有新意的作文,历来令教师探究不止。面对一个较有兴趣的话题想表达自己的感想时,我们的视角为什么总是孤零零的一个?而这一个往往是许多人都能想到的那么一个,我们的思维视角只停留在浅显的认识层面上。很少有人去挖掘新意。如我曾布置《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作文。题目很新颖,很有让人写作的欲望。大部分同学都落4俗套,写自己的骄傲。但有的同学就能标新立异,写出我们树梁中学给予白血病患者胡宇同学的无私捐助与关爱,希望我们阳光般的自主行为能给他带来灿烂的微笑——战胜病魔,重新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