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不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死海不死》是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汉语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推动着世界,这个单元的课文就是与科学相关的说明文,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望,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说明文,介绍了死海的特点及成因,本文除了运用一般说明文常用的列数字进行说明,还运用了“插入神话传说”的辅助说明法,此外,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趣味性对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知识修养、陶冶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汉语教学应该把帮助学生获得汉语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汉语的能力当作首要的任务,兼顾接受各科文化,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从学生的角度来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识字量和阅读量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制定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说古道今,运用神话,传说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及语言的准确性,了解死海的特点及成因。2、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转述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相关的复述。(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自然界的神秘现象是可以认识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领略自然界的神奇美。三、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提出:“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这种提法强调的是语言文字作为交际工具的实用功能而且,课程标准谈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把汉语的工具性摆在第一位。”这里的工具性,首先必须关注汉语的口语交际能力。人与人的往来接触,信息的沟通有无,都离不开口语交际,对民族学生而言,学会听说汉语是他们学习汉语基础知识,掌握汉语的基本技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结合本文的内容,把本节课重点分为三大模块:复述神话和传说;看图表讲述死海浮力大的内在原理;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死海。三个部分层层深入,有浅入深,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口语能力也得到锻炼。四、教法本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思维来揣摩、理解课文。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不爱开口的想象是很常见、很普通的,经过专家研究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时不爱开口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障碍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本节课采用了合唱式答问、表述提要、自我暗示、小组教学等教法,使学生克服种种障碍,达到开口说话的目的,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五、教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汉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汉语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的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因此,我们的课堂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1、课前可以上网查阅死海的资料,准备交流;2、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六、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1、一次“非常”旅游2、介绍西藏设计意图: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了知识,了解地方文化,游乐一定的文化积淀,同时语言也得到了锻炼。(二)导入师:死海是一片神奇的水域,它是怎样形成的?在那里有着怎样的神奇故事?带着种种的疑惑,让我们共同走进这节课。师:板书课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死海的资料,它将带领我们游览死海——播放短片生:观看短片师: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死海的知识?生:发表(三)新授设计意图:精心利用教材,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学生从中归纳要点。这一环节,目的是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美国实用注意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