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花都区狮岭镇杨屋第一小学骆力群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反映,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新课改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反映,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师生关系一直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师生关系也往往能体现教育观念与理念。我觉得在新课程的改革中,首先要求教师改变的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师生关系呢?一、在新改下首先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这个民主就是师生有参与教学、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遵循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实际上就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学生为次,教师为主动学生为被动的管理关系是主流倾向。在这样的一种师生关系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享受到多大程度的民主权力呢?学生就是想对课本和教参发表一点见解也不可能,更别奢谈让他们去左右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决定或选择自己的学业发展趋势!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做的就是:按照学校统一采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用书,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统一的规范……缺乏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平时并不少见,例如教师对学生说话用得最多的是哪种句式?我看用得最多的是祈使句和反问句,如“你给我站起来!”“你今天一定要留堂!”“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等等。不过,要紧的不是句式,要紧的是其中流露出的是对学生的态度。又如在学生犯了错误后,学生站在旁边被老师疾言厉色地训斥的情形;经常看到老师因为学生作业出错或犯了错误,罚学生几遍、几十遍地抄写作业的事情。老师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动机固然不可否定,但用增加作业量来惩罚学生,只会使学生更加厌恶学习的结果,大概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吧?如此简单粗暴蛮横无理的行1为折射出的师生关系能是民主的吗?重建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民主的师生关系就是“你不会学习,我和你一起来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二、新课改下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有自己的性格、志向和智慧的独立的人,让我们每一名教师带着真诚、热情、平和走进新课改,让我们用理解、尊重、信任、欣赏、期待的姿态做学生的朋友。这就要求在新课改下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经常听到有老师在一起议论某学生没有礼貌,见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有甚者居然视而不见,低头躲开…….但仔细一想,这里就有了问题:学生虽然比老师年纪小,但在人格上双方却是完全平等的,师生见面,学生固然应该“尊老”,礼貌地向老师问声好,但作为老师,为什么不可以出于“爱幼”,主动地与你的学生打一声招呼?那隐藏在骨子里的不正是“师道尊严”的等级观念吗?师生关系如同其它任何一种人际关系一样,都要讲究规则和秩序,但这个规则和秩序必须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想一想,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有多少体现了人格平等呢?比如,教学参考书似乎向来只是教师的专利。其实,既然是教、学参考书,学生也不妨拿来参考一下,他们也有这个权力。老师能看,为什么学生不能看?难道是怕他们从中看出什么“奥妙”吗?再比如说现在非常畅销的“课后习题解答”之类的书,一般也跻身于教师给学生开的禁书之列。种种此类校园怪现象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教师与学生的不平等而已。教师必须要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拥有至高无上权威转变为新课改所定义的“平等中的首席”;在具体工作中不应以“圣贤”的身份出现,应“蹲下身子”,同学生确立“我——你”的平等师生关系,共同创建和谐、积极的人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