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课标的教材分析1.《识字3》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三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单元导读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大家都爱她。单元内容:本单元的课文有《识字三》、《两只鸟蛋》、《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失物招领》和《语文园地三》。其中在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在加一加、减一减的基础上又向我们介绍了合一合这三种识字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侧重这三种识字方法的渗透,为语文园地三的归类学习打好铺垫。2.我们今天学习的《识字3》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篇识字课。纵观本册教材安排了8个独立识字,分别在每个单元的开篇,前面我们学了两个识字。其中识字一是看图学词识字。8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积累的兴趣。在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中又归类出了熟字加偏旁、数字换偏旁这两种识字方法。识字2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在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中归类出了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这样的安排不但是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看,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方式识字,联系整册教材都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也正体现落实了第一学段关于识字写字的第一条阶段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识字3有三组对子组成,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本文的语言优美,如“和风细雨”、“鸟语花香”、“万紫千红”、“山清水秀”等,教材还提供了两幅图画,目的是让学生借助画面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这也正落实了课标:第一学段关于阅读的第3条阶段目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第5条: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课后题我会读是为了让学生扩展语言,积累词语。《识字3》这一课要求会认13个生字“雾霜朝霞夕蝶蜂碧紫千李杨秀”。其中“雾、霜、霞、碧、紫、李、秀”是上下结构,“朝、蝶、蜂、杨”是左右结构。“夕、千”是独体字,其中“雾、霜、霞、紫、朝”生活中不常见,学生不好识记,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雾、霜、霞”同属雨字头的字,与天气有关,“蝶、蜂”是虫子旁的字,与昆虫有关。朝和夕是一对反义词。本课要求会写“和、语、千李、秀、香”6个字,其中和、秀、香都带有禾字,和和语都带有口字旁,和字中的“禾”做偏旁,秀、香中的和做“头”,指导书写时要分类指导,注意形体变化,落实课标第一学段关于识字与写字的第3条: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4条: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以上是结合第一学段阶段目标对教材做的分析,目的是使我们语文教学能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识字课并不陌生,根据年龄特点避免枯燥,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识字的方法和经验,一部分学生能初步认识了客观事物,如“云、雾、雪、霜”,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但像“朝霞、夕阳、和风、细雨、秋霜、碧野”等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还有一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认识和表述。特别是雾、霜、朝霞、夕阳等。如果我们老师光靠语言描述,是不能使孩子们建构起认知的。三、教学目标的确定:现在,我就结合教材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确立教学目标。我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时依据教参中的教学目标和课标中的阶段目标进行了略微调整和重组。1、认识“雾霜朝霞夕蝶蜂碧紫千李杨秀”等13个生字,读准字音记准字形。会写“和、语、千李、秀、香”2个生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识字、写字。四、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的选择:基于课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我们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