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就是利用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及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因为它具有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等功能,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级文化,首先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了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因此,能够创设一种符合班级特点又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显示了班主任工作的智慧和能力。搞好班级文化建设,首先应该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通过发展教育,健全制度,以及创设和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来帮助孩子走出误区,改变习惯,超越和完善自我,铸造健全人格。基于此,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班级文化环境建设——营造优雅的环境。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班级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班级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凡环境整洁优美、富有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其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比较强。所以我以为,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当十分重视班级环境的“美化”,力求朴素、大方,突出班级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文明的学习环境。1、保持教室整洁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我要求班级的教室必须是课桌闪光,门窗鲜亮,物品有序,地面洁净。我一直认为,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因此,平时的工作中,我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纸屑主动捡,课桌椅排成一线,卫生洁具摆放齐等,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有了教室整洁这个扎实的“地基”,我们就可以添砖加瓦了。2、让墙壁“说话”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意识到坚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学生犹如春雨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之妙。在教室两侧的墙壁上布置各种名人名言条幅,告诉学生一些道理,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等。学习一则警句,一句名言,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或许不能立即奏效,但是坚持不懈,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3、优化教室板报黑板报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摄取知识的宝库,在整个教室环境中所占的面积较大,是班级自己的田地。因此,用心经营它,让它焕发活力,变得生动起来,出产出班级的优质“土特产”,成为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的好帮手,也成为学生的一个精神乐园。在出黑板报时,具体的版面设计、策划全由学生做主动手,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享受美的熏陶,力求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4、美化教室“四角”教室的布置不能乱,应使各个部分都和谐统一起来。充分利用教室的四角,让教室的文化色彩书香气息尽可能丰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到独特的浸染作用班级里可开辟一个小范围的公告栏,里面可以包含课程表、值日表、班务分工、光荣榜等,力求条理性、实用性;图书角是班级的小书库,学生主动自觉地拿来自己的书放在里面充实小书橱,供全班同学共享,并安排小图书管理员对其归类摆放做好借阅登记,让学生随时都可以有课外书看,养成阅读习惯;利用学习角这个阵地,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优秀作业,时而刊出丰富精美的手抄报,时而是学生美术作品的展览时而是课外知识的拓展,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此外,在绿化角养花,点缀教室,给学生增添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赏心悦目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二、班级文化制度建设如果说班级的环境建设是班级文化中的“硬文化”,那么班级的制度建设则是班级文化的“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