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建湘第一种说法是: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建元朝,将北京作为大都,便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后被京城汉人读音诈叫成了“胡同”。第二种说法是:“胡同”本是蒙古语“井”的意思,其发音为“忽洞”。因为城镇居民生存离不开水井,所以“井”渐渐成为人们居住地的代称。蒙古人建立元朝后将此语带入中原,“忽洞”谐音变为“胡同”。第三种说法是:金、元时期,中原汉人将北方少数民族称为“胡人”。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京城汉人仍私下叫他们“胡人”,胡同为“胡人大同”之意汪曾祺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1943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先后任中学国文教师、历史博物馆职员。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异秉》等。他那种清秀隽永、生趣盎然的风俗画描写风格得到了文坛的普遍赞誉。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四合院的宅门门墩和影壁北京胡同的特点有哪些?思考胡同特点:方正(方位意识)取名来源(记数、物件、人名、行业、形状)宽窄(区分阶层)网络(方便、安静)和四合院是一个整体思考:从北京胡同的特点可看出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封闭安土重迁渴望独门独院各人自扫门前雪易满足,物质要求不高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中国人有一种哲学,叫做“忍”。我小时候听过“百忍堂”张家的故事,就非常讨厌。现在一些名胜古迹卖碑帖的文物商店卖的书法拓本最多的一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二是一个大字“忍”。这是一种非常庸俗的人生哲学。(汪曾祺全集·六)思考:作者对没落的胡同流露出怎样的情感?你怎样看待胡同的没落?再见吧,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