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师“忙”“累”何时能缓解(吴非博客)VIP免费

教师“忙”“累”何时能缓解(吴非博客)_第1页
1/2
教师“忙”“累”何时能缓解(吴非博客)_第2页
2/2
教师“忙”“累”何时能缓解吴非编辑转一位老师的短信,称当下一线教师的生活就是一个字——忙:“忙而无效,忙而不实,始终感觉不到成长的意味”。类似的短信我也常看到,很多老师都叹息“太累”、“要是能休息两天就好了”、“每天如果能多睡半小时就好了”;有些青年同事已经累病了。中小学教师的忙碌与劳累,有多方面的因素。这里只能简单谈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体制因素,二是社会文化因素。教师负担过重,和学校编制紧、行政管理人员过多、劳逸不均不无关系。观察市区县教育行政序列,可以发现“教育部门”及相关事业机构庞大杂乱,为显示存在的必要,这些机构常常召集专项“检查”、“评比”、“验收”、“调研”、没完没了地折腾学校。学校管理层也因此枝蔓丛生、头绪纷繁,每所学校都有一批教师兼任管理工作,只能承担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教学任务,这就占用了相当一部分教师编制。同样,为了“显示存在”,学校臃肿的管理层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汇报等任务,具体事务全转移到一线老师身上,这些额外的折腾造成教师的忙与累,而且毫无价值。10年前,有位班主任把一学期学校各部门发到他办公桌上的通知报表整理了一下,A4纸,一百二十多张(据说这还不是全部)。学校领导无言以对,事后有校长表示他们接到的上级会议通知和报表更多。有校长埋怨,因为兼一个班的课,不敢总是调课,几次派副校长代表他应付开会,竟被市里骂回来。教师按部就班地工作,究竟能有多累?很多老师都表示,如果学校能保持正常教学秩序,班级不超员,不加班加点、不节外生枝,不没事找事,即使“满工作量”,只要能保证必要的休息,不一定能把人累倒;可是,这些年应试压力大,教育局甚至暗中下达“高考升学指标”,学校顺势把升学指标分解到班,由任课老师承受压力;而部分家长丧失理智,要求学校加班加点,学校不肯补课,家长甚至组织上访,教育行政不作为,不敢依法管理,老师们的负担日益加重。人的承受力是有限度的,一些骨干教师原本就感到待遇过低,面对步步紧逼的应试压力,不得不一步一步退守,濒临职业绝境,最终一走了之,对此,谁也无权责备他们。但是,比教师流失更可怕的,是教师在这种无休止的折腾中逐渐消磨教育理想。社会文化决定了教育的性质与品质。当下社会对基础教育存在诸多误解,类似“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民粹性质一直没有被认真地分析。中小学教师每周工作时间远高于社会其他行业,缺乏基本保障,多年前就不存在“八小时工作制”。社会不太了解教师职业特点,比如,人们一般只问“你每星期几节课”,至于教师日常如何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如何应付突发事件、担负社会工作,等等,就未必知道了。临退休前,我的课务不算重,但很多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事让我疲于奔命,我有时统计自己一周内的工作,很吃惊,不知不觉间,健康就这样垮了。有次临下班,来了个家长,要咨询作文方面的事。我对他说,这是学科教学内容,课上会教的,你没有必要问;家长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做家长的也应当了解了解,望老师能说说。——给家长上课,比教学生累多了,但这个缺乏语文能力的家长硬是刨根问底地问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天黑,有趣的是他告辞时一再关照:老师,你千万要注意身体呀,学生全靠你啦。——回想这几十年,不知遇到多少这种爱折腾的家长,而作为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稍有怠慢,很容易招来一片批评或投诉。像这样每天意外地被糟蹋一小时生命,在中小教师来说是家常便饭。家长们想到过要体恤教师吗?“人民”,你们满意了吗?教师劳累,学校也有责任。不少学校每周安排超量课时和辅导任务,教师无法休息。有些中学,高一年级起,学生每月只放一天假,教师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违纪违章,行政部门视而不见,媒体一声不吱,匪夷所思。体制的压力和社会文化的压力,最终全压向老师。发展中的社会,会在较长时期存在种种不均衡,是客观事实,但不能认为这种存在就是合理的,不能因为社会存在诸多困难就放弃努力而不作为,更不应当在长期等待中,以社会利益及“人民满意”的名义加重教师的劳动负担,更何况目前政府和社会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不应当推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师“忙”“累”何时能缓解(吴非博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