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试题第一套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冬小麦:秋冬季播种的小麦。2.作物的拔节期:全田50%的植株第一节间伸长0.5-2cm的时期。3.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4.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5.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6.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米率×亚白面积。7.作物的适应性:作物适应环境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8.源和库: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库是接纳或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或产品器官的容积与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9.籽粒充实度:籽粒千粒重/饱粒千粒重×100%。10.有效分蘖:能形成有效穗的分蘖。1.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禾本科、锦葵科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学科。3.作物生产上所说的“种子”包括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无性繁殖材料三类材料。4.种子休眠原因有胚的后熟、硬实、发芽的抑制物质5.喜氮作物有水稻、小麦等,喜钾作物有烟草、甘薯等。7.水稻分蘖后期,为控制无效分蘖,应采用晒田技术。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油菜的收获指数约为(B)。A、0.15B、0.28C、0.47D、0.662.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B)。A、玉米B、水稻C、小麦D、油菜3.水稻早中、晚稻群划分的主要依据为对(A)的反应。A、日照长度B、水分C、温度D、养分4.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的作物为(B)。A、水稻B、玉米C、小麦D、大麦5.玉米起源于(C)起源中心。A、印度B、中亚C、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D、南美6.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A)。A、白菜型油菜B、棉花C、小麦D、大豆7.玉米的种植密度约为(D)株/公顷。A、1.5万B、30万C、15万D、4.5万8.我国优质籼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B)左右。A、10%B、20%C、30%D、50%9.间套复种模式小麦/玉米/(甘署+大豆)表示(C)。A、一年四熟B、四熟四作C、三熟四作D、二年三熟10.如要求基本苗为15万,种子千粒重为45克,发芽率及田间出苗率均为90%,则每公顷需播种子(B)千克左右。A、90B、120C、150D、180三、单项选择:每个1分,共10分1.B、2.B3.A4.B5.C6.A7.D8.B9.C10.B四、问答题(26分)2.根据种子萌发过程和发芽的条件,试述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技术。(8分)答:(1)种子萌发过程:吸胀、萌动和萌发;(2)种子萌发条件:种子本身的活力、温度、空气和水分;(3)种子处理技术:选种、晒种、浸种、催芽。3.肥料种类有哪些,针对不同种类的肥料谈谈各自的施肥方法。(8分)答:(1)肥料种类有机肥料、化学肥料、微生物肥料。(2)化学肥料可全层施肥、表层施肥、集中施肥和根外追肥。有机肥料以全层施肥为宜。微生物肥料以全层施肥为宜。五、计算分析题(24分)1.根据表1所给数据,分别计算5块田的产量。(8分)答:产量=有效穗数×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A、B、C、D、E的产量分别为5774.9、5781.4、5054.8、4520.3、4457.0kg/hm2。2.分别从产量构成因素的角度分析上述5块田产量较低的原因和提高产量的途径。(8分)答:前三块田颖花数和结实率太低,后二块田穗数太低。3.以表中数据为例,分析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8分)答: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然后具体两因素间对照数据进行分析。《作物栽培学》试题第二套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3.起源于我国本土的作物有(稻)、(小麦)和(大麦、栗)等。4.评价作物产品品质,一般采用两类指标,一是(形态指标);二是(理化指标)。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8分)1.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2.油菜的感温性:油菜一生中必须通过一段温度较低的时间才能现蕾开花结实,否则就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这一特性称为感温性。3.种子的休眠: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4.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5.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三.简答题(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