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课时,我借用立体图形拼成的机器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机器人先生今天要和大家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学完今天的课程,每一个同学都能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机器人,大家高兴吗?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立体图形的特征。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检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充分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捆一捆,认识到十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是1个十”的含义,同时逐步掌握,再添几就是十几,从而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含义。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解决问题这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解决应用题的步骤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观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提供一幅图画,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有的同学会从左右的角度提出加法算式,但很快就有同学说从颜色的角度,紧接着就有从形状的角度列算式,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其实就是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