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孙庙20号申宁【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课文,能整体把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2、引导学生品读,合作探究,赏析文章简洁、凝练诗化的语言,体会排比反复等修辞在文章中的运用。3、感受安塞腰鼓的雄伟气势和其中的生命律动,理解作者对生命力量的赞美,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重难点】1、培养学生品析语句的能力,体会排比反复等修辞的运用。2、感受安塞腰鼓的阳刚之美,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教学方法】朗读法、美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给生字词注音释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课文1、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导入语:一曲《黄土高坡》高亢激昂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广袤的黄土高原(展示图片)那里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也培养了像它一样坚韧、粗犷、勤劳的黄河儿女,他们用坚实的脚步、健壮的肩膀、火红的青春与恶劣的自然坏境抗争,并且在数千年的抗争史上,产生了许多展现着西部粗犷,豪放的民俗民风的艺术形式。今天,我们将随着刘成章的脚步踏上这片黄土,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黄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谈到天下第一鼓,同学们最想知道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安塞腰鼓。2、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23、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学生欣赏。4、学生谈观感。通过观看视屏同学们对安塞腰鼓的感受是什么?(雄伟,气势磅礴等等)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现在同学们带着对安塞腰鼓的感觉我们一起来看刘成章先生是怎样用文字开描写《安塞腰鼓》的。二、朗读课文感受生命的律动(一)范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在听的时候,拿起笔,听准字音和节奏,把握文章的语气。(二)学生读1、齐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脉络。三、赏读课文,领略美感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教师应适当提醒同学们用笔勾画;及时表扬同学做的好的地方;教师下讲台走动观察)。2、小组内互读,交流喜欢的原因3、小组展示,用“.....美,美在......”的语句表达出来。老师引导提示: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品析。四、合作探究走进生活1、小组再次合作探究,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质疑探究。2、教师适时巧妙点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段。例如: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这句话怎么理解?3、学会自由发言五、激扬文字,释放生命1、播放安塞腰鼓乐声,边听边想象安塞腰鼓动人的画面。2、把桌面当鼓面进行安塞腰鼓的演奏,再次感受生命的激昂。3、播放安塞腰鼓在国庆节的演出画面,在壮美的画面中探究升华主题4、齐读25至27自然段。作业布置:借鉴本文的语言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发挥想象和联想,描写生活中的一种声音。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