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文科)VIP免费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文科)_第1页
1/18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文科)_第2页
2/18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文科)_第3页
3/18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一、基本概念在封建社会中,国家以土地和人口数为依据,向人们征收一定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兵役、徭役等,形成基本的制度叫赋役制度(也叫赋税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一般包括:1、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2、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3、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4、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5、其他杂税。役:主要是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和兵役等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实有亩数收税。②实质:承认土地私有制③影响: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二、发展历程2、汉朝:编户制度•①含义: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②特点:田租轻而人头税重•③影响:赋役制度正式形成:④编户农民对国家的负担主要有三项:一是田租,即土地税;二是算赋口赋,即人口税;三是更赋,即徭役和兵役的代役税。3、隋唐:租庸调制•①含义:北魏租调制: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租即土地税和调即户税,还要服兵役和徭役。•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后规定50岁以上可以缴纳一定绢代替劳役,叫“庸”。唐朝无年龄的限制•唐朝:租庸调制•①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败,财政困难,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为当务之急。•②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③指导思想:轻徭薄赋•④内容:•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c、不去服役,可用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⑤作用:•a、保证农时,赋役负担相对较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b、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证,府兵制巩固,国家富强起来以徵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4、唐中后期:两税法•①原因:•a、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b、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②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③内容:•a、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b、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④作用:•a、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b、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c、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d、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④局限:•a、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b、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政府征收额外杂税,农民负担沉重•c、不可能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唐朝的统治危机•⑤地位:•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制度的基础。5、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王安石变法)•①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②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收取赋税作用:使官僚地主无法逃避赋税,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③实质:是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6、明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1581年)•①背景:•a、明朝中期,农民赋税负担过重,阶级矛盾尖锐,国家财政困难;•b、旧的赋税制度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丁指十六至六十岁的合龄男丁•③内容:赋役合并;役入田亩;纳银代役•④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a、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7、清: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①措施:•a、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文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