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塑像认识人物知道塑像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板书:吴庆恒)坐在水边,面带微笑,身边飞翔着他最爱的“小精灵”红嘴鸥……知道塑像的来历吗?这尊塑像坐落天云南省昆明市的翠湖公园,它是翠湖公园一道美丽而感人的风景。“海鸥老人”吴庆恒于1995年71岁的他终因积劳成疾离开人世,广大市民自愿捐款为他塑造了这尊雕像。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老人,共同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浓浓情意。二、以词串文,理清文脉。(在预习的基础上)1.出示两组词语,抽读褪色布衣细心喂食撮嘴呼唤抑扬顿挫亲昵说话应声而来翻飞盘旋连声鸣叫白色旋涡肃立不动2.上一组词是写?板书:爱。下一组词写?板书:送。3.合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师:老人有情,海鸥有义)三、品味“喂食”,感受“亲情”。1.到明年2015年海鸥老人吴庆恒爷爷已经去世20周年,昆明市民觉得一尊塑像远远不够表达他们对老人的怀念和尊敬,想把故事拍成电影,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拍下哪些老人的镜头?请读课文1—13自然段,做好标记,写上批注。交流:镜头一: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1、这个镜头中你最想抓拍什么?(师:动作,是爱的流露)为什么?2、你读出了老人喂海鸥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3、师:老人喂海鸥为什么时快时慢?(生:①海鸥多就快,海鸥少就慢。②海鸥吃得快就快,海鸥吃得慢就慢。)4、师:多有意思啊!表面上看来,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实上是老人在依着海鸥的节奏边走边放。海鸥来得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读。(生①读)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生②读)评价:读出一个个细腻传神的动作,多么和谐的画面1镜头二:在海鸥的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1、为什么拍摄这些呼唤?(语言,爱的传递)你觉得老人呼唤海鸥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通常谁会给谁起名字?(父母会给自己的孩子,长辈给晚辈)3、他是用怎样的语调呼唤这些孩子的?理解“亲昵”、“抑扬顿挫”。4、(指一组依次喊,男生女生依次喊。)演一演老人抑扬顿挫地呼唤海鸥。声音有高有低,有轻有重,多好听啊,这就是抑扬顿挫。正因为这熟悉和信任,心有灵犀,心心相通,所以形成了翠湖边这奇妙的风景。5、既然是拍摄电影,就应该让观众多听听老人亲昵的声音:独脚受过伤,备受老人的关爱,老人会抚摸着他亲昵地说(你的伤好些了吗?丿公主可是名副其实的大小姐,干什么事都不紧不慢,老人假装生气地对它说(还不吃快点,等下又得挨饿了)老沙可是鸥群的老太哥,吃东西的时候总是让着弟弟妹妹,老人把它叫过来,心疼地对它说(金沙,你真是个好哥哥,来这儿还有一点,你吃吧。)评价:暖暖的爱护镜头三: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1、你拍摄这些(外表)想告诉大家什么呢?(勤俭、贫穷)(抓三个“褪色”。)2、在这三个“褪色”背后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你知道吗?(出示资料见课件)3、我发现同学们的神情都变了。老师相信,故事中的每一个数字都在揪动了你的心。想说点什么?褪色的是老人的衣物,永不褪色的是老人对海鸥的那份亲如儿女的爱。再读句子。镜头四: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神态)1.眼睛生动起来是怎样的?可以用个四字词语来替换(炯炯有神、眉飞色舞神采飞扬、、、、、、)2、谁能像老人一样眼睛生动起来谈海鸥?(指名读第1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老人的谈论中听出了什么?(依依不舍、了解、喜爱、赞美海鸥)3、师小结:海鸥恋老人,老人爱海鸥。难怪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就生动起来了。4、老人在企盼什么?2(老人在企盼能到海鸥休息的滇池边去看看;企盼着明天海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