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着就是幸福---------读陈大伟先生《有效观课议课》0李海泉作者在观课议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一单元,从教师的幸福说开去,这就把观课议课的境界上升,从专业层面上升到道德层面,从人的生活领域探索到人的精神内核。为什么作者谈有效观课议课,却用大部分篇章去谈及“幸福”这个字眼呢?我认为幸福是一种价值判断,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相互的生活比对,一种生命过程,一串成长足迹,一种精神支撑,一段生活旅途······由此作者把观课议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幸福联系起来。观课议课是教师走在专业成长路上所必须去面对和践行的教育活动,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必要因素,它作为教师生存的一个必须的一个物质符号,留存在教师生命活动的空间里,由物质的量变,来促进教师的能力发展,进一步刺激教师的精神觉醒,使其产生“慈心”和“慧眼”,有了“慈心”,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的。你教育学生要向真、向善、向美,你首先要有“慈心”,“慈心”既包括爱自己之心,栽培自己之举,也包括爱学生之心,成全学生之举。有了“慧眼”你就会流淌情感,传递才思,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思、乐学、乐创,让慧光普照每一位学生。爱和被爱都是幸福的,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幸福,我想这是大家都容易接受和认同的一个观点。恩格斯就曾经说:“每一个人的意识或感觉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原则,例如,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幸福对人意味着什么呢?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幸福对于人具有终极性的目的,自足性的品性,动力性的功用。人最终要寻找的就是幸福。幸福是什么?标志它的符号有许多,团聚、团圆、有房、有车、儿女优秀、妻子贤惠、老公专一、事业发达,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那么置身于我们这个教育群体,我想,我们教师的生活目标是什么?也应该是追求和实现幸福。只有幸福才是目的,其它东西都是手段,这就是终极性。那么为了幸福,我们可以付出心血和劳动,因为你有了追求幸福的动力,就可以激发你的潜能,使你朝着幸福的方向去努力、去拼搏。从几个角度谈一下教师幸福生活的可能和如何实现。一、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在成长中追求幸福。幸福的根子在自己身上,幸福需要能力。一方面,需要帮助学生获得认识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这也是教育的最终使命和责任;一方面,教师又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幸福能力,以此实现和享受幸福。在自身专业成长的可能区中拓展出最大的幸福指数攀升的弹性时空。让幸福的气息温润你整个专业发展的过程,让你在前进的途中时刻品味到幸福的滋味,让同行者分享你幸福的甜点。其实在你专业成长的路上,学生就是你的同学,他们就是你幸福的守望者,他们是阅读你幸福的第一位读者,教育是让他们能读懂你的幸福。二、勤于动心写课堂反思,在反思中留存幸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人类社会进步一种不可缺的精神动力,人可以在痛定思痛中强大自己的思想。反思是人对以往的活动的一种检视,是对以往生活的一种再过滤、信息的再加工。真正的名师能不幸福吗?成为名师是教师的理想,我们不能否定。那么就请写反思吧!把课堂上的一次次小惊喜记录下来,一个个小意外记录下来,就能串成幸福的珠链,在前行中,它会发出悦耳动听的福音,幸福是一种生命意识,教育人生就是幸福人生,就看我们怎样去思考它,做强它。幸福就在你的反思中。三、手不释卷多阅读,在阅读中体验幸福。阅读是一种超然的境界,阅读是一种幸福生活,当手捧一本心爱的书,读的如醉如痴之时,你也许离幸福只有一步之遥,到了体验幸福的临界点,到了阅读达境达观的状态,随着科技时代的飞速发展,阅读元素的多样化,纸笔时代、键盘时代的并存,我们的阅读视野探索到一个广阔的时空,手捧书籍也罢,翻阅网文也罢,你都要心神俱佳,达到拜会忘我之境,阅读已做为现代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本能,阅读本身就是生活,那么生活的壮丽篇章,生活的无限精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那就需要我们去直面阅读,阅读人生,翻阅自我,悦读学生,读懂学生。其实阅读就写在我们的脸上,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