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平面哈尔滨市说课大赛单位:延寿县第一中学参赛人:吴东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这一节选自人教A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是在前一章观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基础上,以长方体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图形的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相交关系,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平面的几何概念。(2)熟练掌握三种数学语言的转化与翻译。过程与方法:(1)能实现实物与图形的转化,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2)会画面面相交与识别图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三种语言的学习让学生感知数学语言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面面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从直观教学上体现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描述与相互转化。教学难点:用集合语言表示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及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二.教学方法:(1)自学辅导式(2)启发探究式,合作交流为主,教师为辅。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导入新课、新知探究、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四部分构成。(一)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放视频)电视剧《西游记》片段(引出课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ABABCDCD设计意图:在初步感知平面的前提下,由实物体会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观察长方体,你能发现长方体的顶点,棱所在的直线,以及侧面、底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吗?2、实例引入:(二)新知探究:1、(1)平面的画法自学提纲:(1)怎样理解平面的概念?(2)如何画平面?(3)如何表示平面?设计意图: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定义,并能准确的画图。运用类比的思想使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四边形只是平面的一种表示方法,而不代表它的形状。辨析:判断对错1.一个平面长4m,宽是3m。2.“平面是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形状的”3.直线与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4.把三角板的一个角立在课桌面上,三角板所在平面与桌面所在平面只相交于一点B.设计意图:1、2、是更好的理解概念;3.4.是为下一节做铺垫,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B(2)探究两个相交平面的画法。通过实物演示两相交平面设计意图:学会由实物到图形的转化,学生自己画能够发现问题。并能更好的掌握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立体几何中强调看不见的画成虚线,看得见的画成实线,使学生画图更准确,更有立体感,并培养画图能力与空间想象力,也为下一节的学习打基础。2、.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实现由图形语言到集合语言的自然过渡,让学生知道集合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为以后学习几何证明打下良好基础。BA∈aB∈aA∈αB∈αααAbaAABαabαβαβlβαα∩β=lα与β重合ll//例1:如图,用数学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alABalPb(1)(2)设计意图:图形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需要进一步强化训练,更好的体会符号语言在几何中的应用变式训练ABLA设计意图:1、在例1的基础上逆向思维,使学生体会由集合语言到图形语言的转化,并能使学生达到图形语言与集合语言的准确转化。2、反复训练学生的读图、作图能力,以及用符号语言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因为这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是本节的重点。训练1、画图表示下列由集合符号给出的关系(1)LBabca//pcbc训练2、根据下列条件,画出图形(1)aaABaCC△ABC的三个顶点满足条件aBlABlAB//ABEFEFlF(2)(2)训练3、思考题:(1)过一个点可作个平面.(2)过两个点可作个平面.(3)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部分.(4)二个平面把空间分成部分.设计意图:对知识进行简单应用,检查学习效果,也培养空间想象力,以抢答的形式回答,使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活跃课堂气氛。3、探究: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