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教案)莫旗巴彦农场中学李洪波1.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主要讲述了病毒的发现史,病毒的种类、结构和生活以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2.学情分析具体到《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这章内容的学习而言,学生对病毒的结构以及寄生生活过程都不了解,但普遍对病毒的危害有着比较多感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从这些病毒危害的常识性热点切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3.教学目标设定3.1知识目标⑴概述病毒的种类及其结构组成。⑵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3.2能力目标⑴通过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总结来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⑵通过对多种病毒的了解来认识病毒结构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3情感目标⑴通过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珍视生命的情感。⑵通过对病毒的了解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习惯,增强对病毒预防和治疗的意识。4.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比较动植物细胞与病毒结构的区别强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性,并通过流感病毒的生活过程和噬菌体生活史活动了解病毒的寄生机理和种类。⑵通过学生课前自己收集资料和教师提供的课堂反馈题目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去探究科学知识。5.教学重点⑴病毒的种类及其构成。⑵病毒与人类的关系。6.教学难点⑴病毒的寄生生活。⑵对病毒的预防和治疗。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7.课前准备:⑴老师:小品的编排、多媒体课件等⑵学生:三类病毒的模型、有关病毒为人类带来疾病的资料、小品、接种证。8.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9.课时安排:1课时10.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流感的症状、特征、传染途径及预防学生代表,谈对流感病毒的认识,谈流感的症状、传染途径及预防等。听老师讲解,对“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提出疑问:病毒性流感是怎么是人类致病?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举手回答:流感由病毒引起,感受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病毒的发现烟草花叶病病叶与正常叶相比,不平整、颜色不一等。比较正常烟草叶子和烟草花叶病的病叶在形态上的区别。提问学生:他们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呢?听老师讲解,同时观看图片,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讲述烟草花叶病毒的发现过程。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学生计算:洋葱表皮细胞长度约0.1毫米,病毒长度约10纳米,多少个病毒才有一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10000个)分析得出:病毒比细胞、细菌还小得多。与学生一起计算。展示数据: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学生回答:杆状、球状、蝌蚪状展示课本P73的图II-27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提问学生病毒的三种主要形态。学生分别展示三种病毒的模型(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和大肠杆菌噬菌体)并解释每个结构代表病毒的哪些结构。复习细胞的结构: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而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让学生展示根据课本P73图II-28制作的病毒的模型,归纳病毒的结构:无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复习细胞的结构。病毒的繁殖观看大肠杆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的过程。观察,认识病毒结构。观察,了解病毒的生活,强化记忆病毒结构。讲解噬菌体侵染过程:侵入→复制→组装→释放。病毒的种类观看图片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称动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称植物病毒。寄生在细菌体内的是细菌病毒或噬菌体。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将病毒分为: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寄生在细菌的细菌病毒(噬菌体)。小组讨论收集的来的有关病毒引起疾病的资料,小组代表回答讨论结果。关注病毒带来的危害。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调动课堂气氛。学生演示小品,一位学生饰人类,六位学生分饰藻类病毒、绿脓杆菌噬菌体、基因工程用病毒、郁金香碎色病毒、棉虫病毒。学生回答打过哪些疫苗并为了防疫何种病毒。通过学生的小品得出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利”并联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