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聪明的学困生”现象及转化措施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不乏看到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一窍不通,学习成绩非常差。可是在学习之外,他们却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说话办事或参加各种活动时机智灵活,颇有能力,与学习好的同学相比毫不逊色甚至略胜一筹,丝毫不见学习时的迟钝呆滞。等他们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他们中的有些人更是一改在校学习时“无能”的惨状,变得有勇有谋,有的甚至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类学生,人们称之为“聪明的学困生”。对此现象,人们看法不一。但在很多人眼里,这种现象却是正常的,与教育、教师没有什么关系。真的没关系吗?非也!这种反常现象的存在,恰恰说明我们的教育、教师还存在太多的缺陷。一、来自课本的原因中国的学生学得很累很苦,所以许多孩子厌学,这是公认的事实。为什么会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课本。据报载,我国的基础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无论知识的难度还是知识的数量都让孩子难以接受。因为难度过大,许多孩子学起来非常吃力。在过高的知识“门槛”面前,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太少了。过多的失败和挫折令许多孩子慢慢对学习失去了乐趣,对自已失去了信心,直至彻底放弃,最终成为学困生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知识量过大,超出了孩子们的承受能力,许多学生根本就“吃不消”。体验不到轻松成功的快感,又怎么会对学习有兴趣、有信心呢?二、来自教师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课堂形式的单调枯燥和个别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过分严厉。孩子们喜欢轻松自由生动活泼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形式。这样的环境里,他们心情愉快,精神集中,学习效率自然很高。可是实际上,有相当多的教师的课堂气氛却是紧张严肃、枯燥沉闷、单调乏味。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心情压抑,兴趣低下,精神难以长时间集中。尤其是那些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孩子,这样的环境对他们来说简直“活受罪”。有的孩子即使看起来在听讲,实际上也往往是心不在焉或时常走神,怎么能听得懂、学得会呢?孩子们喜欢亲切、民主、幽默、宽容、正直、公平,面带微笑,懂得尊重、欣赏和鼓励孩子的老师。在这样的老师面前,孩子们愉快、兴奋、积极、大胆……因为喜欢老师,所以他们也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喜欢学习。可是实际上,有的老师却在学生面前总是不苟言笑、居高临下、不怒自威。令孩子们不敢亲近,敬而远之。尤其是当孩子们学习或纪律上出现错误时,有些老师态度粗暴,动辄呵斥。在这样的老师面前,许多孩子紧张、胆怯、消极、偏激、叛逆……不喜欢老师,所以他们也不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不喜欢学习,成为学困生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目前,在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几乎每一个班级,“聪明的学困生”却并不在少数。如果不慎重对待他们,他们往往会对班级的安定构成威胁,成为破坏班级的“导火索”。因此,“聪明的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集体的发展和形象,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便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如何转化这些学生呢?本人根据工作积累的经验,认为转化“聪明的学困生”应在以下几方面上下功夫:(一)关心爱护温暖一点。学困生处处受到的是冷遇:在家里,由于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家长的谩骂、训斥;在学校里,由于学习成绩跟不上其它同学,作业经常出现错误,老师也要批评;由于平时成绩差,作业量又大,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好向其它同学借作业来抄袭,这时有的同学就会用冷漠的眼光看着,有的同学还会嘲讽。所有这些都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自暴自弃。因此,我们要多关心、爱护他们,时时处处把他们放在心中,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在思想上耐心启发诱导。在教学活动中精心指导,做他们的朋友。要用满腔的爱,时时鼓励他们,处处关爱他们,对他们哪怕是些微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不断努力,逐步走向成功。(二)学法指导优先一点。首先,要优先指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因为好的学习态度是学好知识,提高成绩的前提。同时,好的学习态度,还可以弥补学生智力的缺陷。因此,我们教师要加强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其次,要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