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统筹谋划新思路重点实施新策略助推教育科研服务再上新水平方正县教师进修学校1董炯媚统筹谋划新思路重点实施新策略助推教育科研服务再上新水平“十一五”期间,方正县教育科研工作在哈市教育研究院及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办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县教育局、进修学校工作方针的引领下,紧紧围绕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推进科研为教育决策和实践服务,保障教育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的工作主题,坚持走“创新思路,提升时效,注重管理、统筹推进”之路,2全县教育科研工作初步形成了理念全面提升,氛围更加浓厚,框架基本形成,管理日趋完善,实效进步增强的良好发展格局,为方正县教育事业好发展,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一、创氛围,强队伍,夯实教育科研发展软实力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县注重加强教育科研软实力内涵建设,以创氛围,强理念为基础,以打造一支高水平科研骨干群体,提升研究实力为重点,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1、积极营造科研氛围,努力形成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一生产力的共识。“十一五”期间,我县继“哈尔滨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之后,召开了方正县教育科研、教育学会工作会议,并对全县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努力营造重视科研,发展科研,倚靠科研的氛围,不断强化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形成了“不搞科研决策就会偏失方向;不搞科研办学的内涵就不会厚重,不搞科研教师专业化发展就会滞后于教学需求的新共识,为教育科研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奠定了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2、拓展队伍建设路径,努力形成科研普及与提高共进态势。“十一五”期间我县积极探索科研培训有效路径与模式,开展分层培训。一是,面向一线教师,以“送下去”为主渠道,以科研通识为主要内容。将教育科研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提升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与基础性能力。二是,以“网上来”为主渠道,以科研方法与课题研究实践的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对骨干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对研究课题的指导,使其较好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能发挥期在本3校的示范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县集中培训县级科研骨干教师百余人次;县级科研人员直接指导课题研究50余项。三是,面向“尖子”,以“走出去”为主要渠道,以拓展思路、升华理论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这支精尖队伍破解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提升我县科研成果档次,服务区域教育发展。二、探思路,求实效,积极构建教育科研发展新模式“十一五”期间,我县就如何构建科研工作做新模式,有效推进教育科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实践服务,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1、微观问题切入,让科研走进课堂。“十一五”初期,我县针对以往存在的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脱离,课题研究题目大,内容空等问题,提出了“课题研究课”研究方式。旨在让科研面向教师,让课题基于问题,让研究融入教学。所谓的“课题研究课”就是教师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转化生成为课题,把课题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带入到课堂教学去实践研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思考、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答案走出课堂。教师们在“课题研究课”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4有效的数据采集,并能够根据课堂数据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了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的结合。通过几年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课题研究课”理论架构与操作模式,并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推广普及。2、中观过程夯实,倡导团队研究。为强化课题研究过程的有效性,整合研究力量,发挥团队研究的优势互补作用,以科研促进学校的共同发展,我们提出构建“课题研究协作体”。即:以乡镇为单位,将研究领域相同、内容相近课题单位组成研究作体,变单点式研究,为交流合作研究。全县范围内组建了2个“课题研究协作体”,并建立了协作的活动制度,有效整合了课题资源。每个协作体每学期至少两次集体交流研讨,有效提升了研究水平,促进了课题研究成果的校际共享。三、重统筹,抓管理,保障教育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县注重发挥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5组及教育学会在统筹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