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常态课自评报告×××常态课,顾名思义是指在正常的教学条件、常规的教学设施下的普通课堂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的日常课程。为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常态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我在准确把握教育课标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育载体,坚持在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下功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切实实现了寓学于学,寓教于乐。现将相关情况自评如下:一、师生互动,氛围活跃。同样一篇课文有的讲的妙语如珠,精彩纷呈,有的却讲的死气深深,毫无生气。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大相径庭的课堂反映呢?古语曰:“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坚持用友爱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尽力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神情、生动的语言创造愉快而又民主的气氛,特别是对差生,从不在言行和精神上歧视他们,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和理解。教学中,我坚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通过创设互动游戏、分组竞赛等多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常态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学习《我的第一本书》时,我以“书”为题,组织全班四组学生,每组说出一句与书有关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1—“书山有路径勤为径”……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氛围,为学习课文打了坚实基础。二、巧设导语,点燃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几分钟至关重要。要在课堂教学上引发学生的兴趣,要在集中授课中激发学生热情,必须抓牢、抓住新课导入环节,通过设计课前导语,抓好艺术铺垫等方式,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这样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使学生积极主动进入参与课堂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状态的最佳化,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因此,我在备课时总是精心布置,仔细推敲课前导语,并使用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的导语,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导语可由成语故事、名言警句、古诗词等导入,如教《我的第一本书》时,我从学生耳熟能详的《三字经》入手。即:《三字经》言道“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些都古人读书学习的故事,今天来我们来讲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牛汉幼时的学习经历。下面就让我们穿越历史时空,回到几十年前,去聆听作者的感人故事!这样,立刻吸引了学生眼球,启发了孩子们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三、作业助推,深化实效。为确保语文常态课深入人心,取得实—2—效,我在教育、引导学生学好文学常识、完成课后作业、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坚持把作业设置作为巩固学习成果,深化学习实效的重要载体,布置了既贴近课文,有深入实际的课外作业。学习《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时,我受到了《我的一本课外》节目的启发,要求每名学生推荐一本自己最喜爱的课外书,并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简单介绍这本书。内容包括:课外书的主要内容、推荐理由、从书中得到的启示……等相关内容。不但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面,而且锻炼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四、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教学目标和家长希望相比,还存在的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比如教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运用多媒体不太熟练等一系列问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学习课程目标,扎实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简单的提问为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变冗长的分析为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讨论、去交流;变重重结果轻过程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乐学、会学、学会;变重课内轻课外为课内得法课外延伸拓展。进一步丰富教育内涵,探索教学途径,不断开创常态课教育教学新局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