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教学实验1为什么要进行“快速阅读教学实验”。说到“快速阅读教学实验”首先,要提到两本书,一本是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书中讲的是韩兴娥老师如何用两周的时间教完一本教材,如何利用剩下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她的学生基本没有作业,她也就不用批作业,而她的学生却各个出口成章,名列前茅,教学成果显著。这也就是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很有名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实验”。从书中我感到韩兴娥老师就好像是我们身边的一员,她轻松高效的教学方法又是多么令人向往。我希望自己也能够从作业堆里解放出来,多做一些有益的阅读与思考,而不是整天在忙碌地进行着琐碎的批改。我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但我也意识到我不能照搬韩老师的经验,我没有那样一个宽松的教研环境我的每一节课都必须按照教学进度来上,我想两周教完一本课本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正当我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感叹的时候,我在学府书店无意中发现了第二本书——《600秒小学生快速阅读训练教程》,买回家阅读,于是也有了灵感。我为什么不争取提高每节语文课的效率呢?如果能由一篇课文拓展出多篇文章,甚至是整本书的阅读,不也是“海量阅读”了吗?就这样,从2009年9月开始,在进乡小学一间普通的教室里,我开始了“速读教学实验”。起初,只是单纯的“速读训练课”,后来经过不断地调整,实现了与语文课的整合。二、日常的“速读训练”。1、各阶段目标在实验中,我初步拟定了以下阶段目标:第一阶段:阅读速度500字/分钟理解率70%阅读效率350字/分钟第二阶段:阅读速度1000字/分钟理解率70%阅读效率700字/分钟第三阶段:阅读速度1500字/分钟理解率70%阅读效率1050字/分钟2、训练方法练速读就像锻炼身体一样,经常锻炼的人体质一般比不锻炼的人要强很多。速读也一样,定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每周抽出两个十分钟,利用速读软件进行专门的视觉训练,也可以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训练,也可以安排在每节略读课课前进行,总之,可以少量多次为原则。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眼脑直映水平还是有提高的。所谓的“眼脑直映”是指眼睛看见文字后在头脑中直接反应它的意思,而省去了经由声带发声的过程,也只有省去了这一过程,读得才能快。我所使用的是在网上能够直接下载到的“易学堂”速读教学软件(试用版)。(演示使用方法)3、数据的采集与整理要想直观地看出学生的速读能力是否有提高,就需要进行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即随堂小测。测试题来自《600秒小学生快速阅读训练教程》,要求学生读完之后示意老师,然后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教师课后进行批改,算出学生的阅读速读、理解率、阅读效率,公式如下:阅读速度=文章字数/阅读时间理解率=得分/总分阅读效率=阅读速度*理解率当数据采集完之后,教师要及时下发测试卷,让学生订正,教师进行回批。然后让学生在成长曲线表中标出本次成绩。教师再收回测试卷和成长曲线表,进行材料的整理。(边说边演示图片)2与语文课的融合。1、速读与精读的辩证关系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的汪洋和书山的递增,使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阅读法难以对付。再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五六年级在阅读中能做到: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样势必要求学生学会速读,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也只有学习效率提高了,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休息。显然,学习速读对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课外阅读的积累以及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学习速读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追求阅读速度,也是不可取的。毕竟还有许多经典的东西需要学生反复咀嚼与消化。因此,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或读物的深浅、难易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需要深刻理解的部分,用精读;需要了解大意的,用快速阅读;对艰深的,用精读;对浅显的,用快速阅读。根据阅读目的和读物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才是科学合理的阅读。也正是出于以上的认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