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观念反思株洲健坤外国语学校谭冬良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观念和更高的要求。通过反思,本人认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最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目标以人为本,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使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提高和形成。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首先就认识到这个学科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思想和品德都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确立什么样的思想,形成什么样的品德,却是一些思想政治老师所忽视的。因为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之下,仍有一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强调和重视的是成绩,是分数,是学生对文本中知识的掌握度。至于是否能够很好的运用这些知识或者说是内化成自身的修养,那是次要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现代教育要培养的不再仅仅是高分人才,现代社会渴求的人才更多是要求知识和能力兼备的、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人才。相比之下,后者显然更高于前者。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思想政治这个科目的重要性,其实也就是认识到思想政治科目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的教学应该是德育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也应是其它学科的终极目标之一。在教学时,促使学生能积极自主地完成对文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应是使它贯穿于学生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人生理想。只有很好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才有可能为培养上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思想政治教学,处处是阵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这是很多的教育实践者都认同的。它也确实提醒着每一个教育者注重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质量。但就思想政治学科而言,这种说法还不是最确切的。如前所述,思想政治学科,它的基础目标是理解和掌握文本中的知识,这是和其它学科的一个共同点。这一目标在课堂上基本能够实现。但是,也正因为思想政治科目的特殊性,即它更注重于人的思想的铸就和品德的形成这一特征,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它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味药引,真正的药效还要依赖于平常的生活。这就要求教者从学生的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世界观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脱离原先的那种枯燥而又平淡的说教,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再反馈于生活,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中“导行”这一教学目标。其过程可以说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其精髓是“育人于无痕”。因此,准确的说,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处处是阵地。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从自身的阅历和他人的经验中有自已的感悟,这才是成功的教育者。三、采用灵活多用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然途径。现代社会是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在这一大环境下生活的学生,自然深受其影响。这也为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契机。作为学生,年纪小、阅历少,从自身而来的感悟显然是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这就需要教者根据需要利用身边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例如:(一)、随时关注学校周边或者学生中发生的事件,有选择性的运用到课堂上。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高涨并乐在其中。(二)、借助所有能被运用的工具,例如网络。在网上成为学生的好朋友,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对教学的好处是非常大的。同时,网络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这样既有利于充实课堂,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三)、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养成良好的心态和树立初步的世界观。当然,这也是思想品德科目中对于时事政治学习这个方面的要求。总之,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的是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我们应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一点一滴,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