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都提到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即能由事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物体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事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客观世界,让学生逐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一、利用生活经验,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构建空间观念。生活经验是学习的起点,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导入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空间认知经验、体验、感悟,建立并形成空间观念。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孩子们刚入学,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先从认识物体,认识平面图形开始的,再认识立体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空间与图形。这就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1)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太阳从东方升起”,清早带学生到操场,让学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就是东方,背后就是西方,面向东,右侧就是南方,左侧就是北方。利用生活经验,确定东方后,认识其它三个方向。这样把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如果给这张班级奖状做个框,平行四边形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这个框有几个角?怎么调整?(3)三角板里有一个秘密,我们来比比谁的眼力好,你能找到哪个角和上面的角一样大吗?这样,具体的生活现象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想象等,聚集直角的感性经验,学生的空间经验得到补充和概括,培养了直觉思维和联想能力,学生在感知过程中对直角有了鲜明、准确的把握。二、加强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合理的安排对空间图形的认识,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模型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和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做实验,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培养:一是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方法来学习;二是让学生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如对“角”的教学,要求学生“找一找”教室里哪里有角,桌面的学习用品哪里有角,再摸一摸,画一画等;三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从一年级到高年级具有阅读课本的图、式、文等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三、要注意将培养空间观念与实际应用做到有机结合。在教学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生活情景,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更好地认识图形、了解图形,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实现。1、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一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借助生活中易见到的图形作为教学标本,让学生亲自参加活动实践加深图形的认识,如学校的球场、教室的墙面四周边、桌面、黑板面等各种图形,让学生充分感知空间与图形,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在图形、图片让学生认识,通过老师的启示和学生认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种深刻的印象,提高小学生的感知空间与认识图形方面知识,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