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教育邱春霞此次被评选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甚感欣慰,就像逢年过节收到学生的卡片和祝福一般,想必这就是作为教师最至高至美的赞誉了。《校园之窗》杂志要我们回答“我为什么最让学生喜爱”,在搜寻答案时,藏在心底的一个遗憾却重新涌出来,我想起了学生迪。从教之初,我任教两个班的数学,一个班主任,还身兼学校团支部书记,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都很喜欢我,也很听话。凭着一股热情和冲动,我努力的想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取得好成绩。于是工作时间里,我努力完成好教学、管理好班级事务,找孩子们谈心以及处理团支部事务,晚上则背着备课本和两个班的作业本回到宿舍,完成当天作业的批阅和第二天新知识的备课。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只有多花时间钻研,精心准备了,所以几乎每天都要忙过凌晨,第二天一早进班督促早自习,然后又是两个班的教学,长此以往,总是错过了早餐时间。也许是功夫用对了,那几年我的教学成绩在年级中愣是一个班第一,一个班第二,后来班级被评上了“先进班集体”,自己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然后就是连续很多年蹲守在毕业年级。青春年少的我,或许并没有真正理解教育的含义,也没有意识到教师的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那时候的我,教学成绩是一切。真正做到了“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但是我“育”所有的学生都不得做“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所以每个孩子都被“盯”的很严,迪就是其中一个。迪瘦瘦高高,比别的孩子要大一岁多,性格貌似很内向,从来也不多言多语,但是奇怪的是,大家都愿意听他指示。因为较乖戾,身高力气也大,所以被大家一致推选为体育委员。实际上组织大家劳动等很多需要力气的地方,他都很积极,只是一直没多少话语,成绩也不太好。只是后来,几次和别班打架的事件中,他都有参与。再后来知道,他在班上威信很高,无形中被大家视为“老大”,班上甚是调皮(那个时候的想法)的伟和威和别班孩子发生冲突,他都主动“出手相救”,一而再的,就成为了学校的“红人”。但是,如此一个成绩和其他方面都还不错的班级,怎能频繁有打架事件发生呢?多次找他谈话,他都很诚实的承认了错误,也知道违背了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制定的《‘我爱我家’班规》。有一次,我“语重心长”的告诉他: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在各个方面努力,成绩第一,体育竞赛第一,文艺汇演第一,清洁卫生也是第一,我们班是先进班集体,如果你再出现打架这类有损班级形象的事情,班级便不再欢迎你了。迪默许了。于是很长时间里,班上恢复了平静,大家你争我赶,学习劲头很足在一次大考中,拿了个遥遥领先的第一名,我们大家都很高兴。然而没多久,迪到办公室来找我,说他不读书了。原因是他又做“坏事”了,在校外。他觉得违背了对我的承诺,破坏了“优秀班集体”的形象。我一时也很茫然犹豫,不知如何回复他,挽留无果,只好答应让他回家考虑清楚。没想到,两天之后,迪的父亲来了,说孩子执意不肯来上学了。没有迪的班级,更加秩序井然,没有“后台”的小伟、小聪,也都是安分守己,不去打扰别人。此时的我应该要感到欣慰才对,然而,从那时起,就会时常莫名其妙的觉得心虚。尤其是后来,我所看重的教学成绩已经没有悬念,我就越来越容易想起迪,是不是“学生如手指,根根连着心”,或许当年我能多引导他,多鼓励他,再努力挽留劝说他一下,他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早离开校园了呢?如果我没有那么强调班集体成绩荣誉高于一切,他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大义凛然”呢?人们都说:“医者父母心”,但通过学生迪的事件,让我感到真的是“师者父母心”。自从当上了老师,当上了班主任,班上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了自己的家人,都是自己的孩子。面对再顽劣的孩子,虽然嘴上说着:“这孩子让我操碎心了再也不想管他了……。”但是下课后还是会一遍又一遍的给他们做着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因为如果自己没有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挽留一个轻言放弃的孩子,都会在内心深处永远留下一个深深的遗憾。若干年后,慢慢明白,教育者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不仅仅只有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