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考点要求考试内容关键点1、商品识记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1、商品:用来、交换、劳动产品。2、关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辩证关系。3、注意:使用价值与商品的质量的关系。2、货币的含义、本质理解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1、货币一定是商品。2、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理解货币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1、标价、门票、2、价值与价格的关系。3、基本职能与职能、一般职能。4、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4、纸币理解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3)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1、纸币的作用。2、纸币的发行规律。3、难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5、信用工具识记结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①A、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B.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信用工具的含义与作用。(可用做简答题)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简捷、安全、方便。)②支票:A.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B.种类:分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C.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6、外汇理解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100外币可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反之亦然。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汇率变动的计算。2、汇率变动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7、供求影响价格简单运用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2、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A、买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