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进行体育理论知识传授的点滴体会宝鸡市长岭中学李毅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一直以来,体育课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学生对体育课也有着异常浓厚的兴趣,而这兴趣的源泉就在于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然而体育又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集知识与技能于一身,每一个技术动作都在其经济性、实效性上有所体现,如果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就算一个身体素质表现超常的学生也不能展示他的能力,因而在中小学进行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目前的中小学体育课中的体育理论课基本上不固定,即便有也大都安排在阴雨天在室内进行,有的学校室内课教材还是以棋牌活动的方式进行的,这就使得我们的体育理论教学与技术技能教学不同步,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使得社会上相当多的人称体育老师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我在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技术和技能的培养,而这一切都是要以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为了在体育课中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我尝试了以下做法,请各位批评:1.结合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众所周知,中小学生中,特别是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有限,即便是室内课教材,学生也不可能非常集中地听枯燥的讲解。这时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来进行理论传授,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对定义性的知识往往表现出没有兴趣,但如果以故事的形式讲解,就会使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比如:讲解田径知识时,将马拉松距离的来历、铅球的重量等用故事来描述出来,学生的记忆会加深;讲解足球规则中的越位知识时,反过来问学生“如果没有这个规则会怎样?”然后再来讲解越位规则,并描述其定义,学生就会对这一规则的制定意义有所了解,教学也就获得了成功。2.把握学生需要原则合理开展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体育课讲究“精讲多练”,学生在户外上体育课,周围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在练习前大量的讲解,那可能是在做无用功,我在教学中一般是强调完练习安全后就让学生投入练习,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这时你可能不再是对全班进行讲解,是针对某个学生的某个错误进行的必要性讲解,这就使教学的针对性加强,避免了对学生已经掌握和认识的理论重复教学,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加强了。学生在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练习时,常会因为某个技术掌握不好而放弃对该技术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当学生因为对相关理论知识认识不够而导致的技术掌握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的帮助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个时候选择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传授,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体育课的兴趣大大加强,主动学习的意识也会建立起来。3.利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开展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我们实施“终身体育”的至理名言。目前在学校,体育活动已经不单纯是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了,运动队的训练、教职工体育活动、课外休闲活动都已经成为学校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校原来隶属于企业,经常有体育比赛,可能看到,企业搞什么比赛,在学生中就会形成一种氛围,大家都在尝试这个项目的练习。因此我借助这些机会向学生及时传授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让他们也乐于从事这个项目的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我校还曾经利用学校田径运动会,在中学生中培养田径裁判,学生们来听课,积极性高、态度端正,比赛过程中,学生裁判员工作认真,在学生中影响极大,曾经在学校掀起过“学习规则热”。这种形式的理论传授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比起“纸上谈兵”效果强百倍。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