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商品、货币P1、1》导学案一、高考考纲:1、商品的属性、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4、了解金属货币和纸币、5、了解货币与财富。二、高考要求:生活题材、加强计算题、函数图象题训练。三、难点知识: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四、高频考点:近5年考次:外汇与汇率11次、货币基本职能5次、商品基本属性4次、金属货币与纸币3次、货币与财富1次五、考点详解:(考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例:下列物品中那些是商品:A、净化着用来出售的空气。B、买来送人的生日礼物。C、回收的废品。D、放100年也卖不出去的酒。判断商品的方法:①、定义法: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属性法:凡是有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③、领域法:商品只存在于流通领域,凡离开流通领域的则不是商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功能、质量。生活中常说的:物美、好用、好货等)没有使用价值就一定不是商品。(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本质、特殊属性。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实现(直接交换实现,也有间接通过别的途径实现的)例:(2011江苏7)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A、属于公共产品。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C、使用价值不大。D、未用来交换而没有价值。(3)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A、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好的使用价值有利于价值的实现。)“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有一定的道理B、对立性:任何商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只能占有一个属性,生产者占有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马克思把这个叫做“惊人的一跃。”思考1:“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你是如何理解的?(考点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产生原因:A、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B、直接原因: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产生过程:A、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B、货币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商品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C、货币出现的时间比商品晚很多。(不是孪生兄弟)3、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4、本质:一般等价物。5、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任何大家认可的商品都可以)思考2:“货币天生是金银,金银天生不是货币。”你怎么理解?思考3:(2009·浙江文综)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考点三)、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注:①、生活中的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所以,纸币也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②、一般出现如下名词反映的是此职能:“计价”、“讨价还价”、“门票”、“标价”等。③、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例:一张桌子=150元(价格)、一张桌子=一件衣服2、流通手段:(购买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注:①、商品交换的形式:物物交换、商品流通二种。②、之所以货币具有商品流通的职能,是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③、商品流通出现后,使买卖在时间与空间上分离。也出现了买卖脱节、商品滞销、商品积压等。④、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最大的区别是:流通手段钱物同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支付手段是钱物不同步。例:提前预付、赊购、定金等。⑤、纸币和信用卡都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3、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常用“赊销赊购”、“还债”、“支付利息”、“税款”、“工资”、交房租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