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西周的分封制》青铜峡市邵刚中学唐国伟一、教材分析:课题: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西周的分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以下知识点:商纣的残暴统治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和西周的建立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西周的灭亡平王东迁2、通过阅读课文,绘制简单的西周分封示意图,提高阅读课本,了解历史现象和运用不同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能力。3、结合具体史实,思考、讨论商朝和西周灭亡的原因,提高具体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识读《西周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增强读图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绘制简单的《西周分封示意图》,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统治的。2、搜集、讲述商纣王、周幽王荒淫残暴统治的故事,讨论商朝、西周灭亡的原因。3、识读《西周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了解西周主要诸侯国的地理位置、西周的疆域,并注意古今地名的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知道西周分封制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利用亲情(血缘)、藩属的关系,编织成了一个严密的社会网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权力的消长和利益矛盾的变化,它逐渐松弛和遭到破坏。从而认识任何制度都不是万能和一劳永逸的,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墨守成规。2、通过商、西周、东周的更替,懂得重用贤才、虚心纳谏、爱护民力、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初步树立亲和人民、服务人民的人生态度。3、在课中问题的讨论中,培养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二、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预读课文尽可能地搜集有关纣王荒淫残暴的故事,周文王重用贤能的故事;并简单了解牧野之战,周朝的建立及西周的分封制。课堂导入:屏幕展示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人是谁吗?”教师指出他就是商朝最后一个国君纣王。就是他把商朝带向灭亡的。那么他当政期间又实施了那些残暴统治呢?是谁灭了商朝,灭了商朝后又建立了怎样的国家,这个国家又是怎样在组织自己的统治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周的分封》吧。(一)、武王伐纣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加重赋税,用酷刑镇压百姓和对他不满的王室大臣。例如:高筑“鹿台”、处死鄂侯制成干尸示众,将叔父比干挖心处死等。屏幕展示并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单归纳:周文王:即姬昌,武王灭商后追尊为文王。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礼贤下士,重用姜尚为军士,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积极进行灭商准备,为武王灭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姜子牙;又名姜尚愿为商朝的士大夫后追随文王任太师辅佐文王、武王完成了灭商大业。周武王:西周的第一位国君,约公元前1046年亲率大军讨伐商纣,在牧野之战大败商军。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屏幕展示:教师指出: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掉商朝的关键性战役,并简单介绍战争的情况以增强学生对战争的印象。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不对。宠爱妲己,沉湎于酒色,荒废朝政是商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其次还有周的势力的强大。二、分封诸侯屏幕展示并提出问题:读此图让学生说出商朝的疆域及周边的少数民族。接着提问:作为商朝的一个小小的方国的首领周武王,在灭商以后,怎样统治好这辽阔的国土呢?在学生试着回答的同时展示出下面这幅图。教师指出他实行的是分封制。同时让学生阅读“分封诸侯”一目,并提出问题:在学生阅读、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2、首先提出“周王对那些人进行分封为,为什么要封这些人做诸侯,当时的主要侯国有哪些,周王与他们的关系怎样,他们在自己的封地上又进行怎样的统治?”让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一是王族,二是功臣,三是旧贵族的后代;分封王室子弟,是利用宗亲的关系,来维护姬姓王朝的统治;分封功臣,一则是对他们忠于周王,建功立业的报答,二则是利用固有的君臣关系,使其忠心耿耿地为王室效力;分封贵族的后代,让其管理原有的部族、邦国,保持政局的稳定,并能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