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评审应知应会-院感部分1、我院住院患者院感率是多少?全院及各科院感率详见医院内网每季度院感病例监测数据,2019年第二季度全院院感率1.24%。ICU、骨科、呼吸科、外科等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应掌握本科室院感率及目标性监测(ICU三大管、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感染率情况。(重点记住评审前一个季度)2、医院感染概念及上报要求?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病例要求24小时内及时处理院感预警。3、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概念及上报流程?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的上报流程:立即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报告院感科(2279)、医务科(2275),休息时间报告医院总值班(613320)。4、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架构及相关职责?医院感染管理实施三级网络组织架构,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科主任、护士长为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科室感控目标任务包括:院内感染率达标,医院感染漏报率≤10%,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率≤1.5%,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前病原学送检率达标(限制级送检率不低于50%,特殊级送检率不低于80%)等,同时定期组织培训学习,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开展自查并有持续质量改进。5、医院感染监测有哪些方面?包括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本院目标性监测包括:三大导管相关感染(呼吸机、导尿管、血导管)监测、手术部位感染(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监测,监测结果统计汇总在季度《院感通讯》中。6、标准预防概念、基本特点及措施?....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蓝色),飞沫隔离(粉红色),空气隔离(黄色)等。个人防护用品:口罩、手套、帽子、隔离衣、防护服、防水围裙、护目镜、面罩等,根据传播途径使用相应的防护用品。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⑴一视同仁血源性疾病、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均要预防;⑵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⑶三种隔离根据疾病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了解)(1)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工作人员面部时,工作人员应当戴手套和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3)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工作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4)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7、职业暴露(针刺伤、锐器伤)处置及上报流程?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职业暴露处置及上报流程:职业暴露后→立即局部处理(挤血、冲洗、消毒)→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报告院感科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根据感染源及暴露程度进行抗原检测,必要时预防使用相关药物→定期随访追踪→上报疾控中心(HIV)→阳性者治疗用药。简洁记法:一挤、二冲、三消、四报告。8、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了解)(1)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用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