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课型:讲读课文设计人:李政执教人:教材分析:《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了解课文结构。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教学重难点、关键: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2.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课时划分: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认识掌握生字词;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了解课文结构。教学重难点、关键: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了解课文结构。学前准备:钱塘江大潮视频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建议一、谈话引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1.看视频,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宏伟;2.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板书)3.查字典,理解“奇观”的1.通过视频让学生从视觉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宏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放手学生自学、查找工具书,找到文章的眼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2.播放视频钱塘江大潮视频3.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4.(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意思;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二、检查预习情况1.生字词教学布置学习任务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认识生字词。2.板书出示生字卡,抽学生认读3.一分钟记字形,一分钟后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抽写生字蒙、贯、沸、薄、罩等易错字4.出示多音字指名读,集体正音闷(ma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涨(zhǎng)起颤(chàn)动5.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词语: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6.质疑:同学们还有不正解或不认识的词语没有?1.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词2.认读生字,集体正音3.识记字形,集体订正4.用动手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同学理解词语1.通过自学、集体纠正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注意:在集体纠正时要注意多元化的评价。2.通过质疑,放飞思维,扩大知识面。注意:质疑时尽可能让其它学生讨论解决。2.熟读课文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认真听,注意纠正错误通过指名阅读,正音,让基础差的学生能进一步熟悉课文三、理清文章脉络1.初探课文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2.引导交流汇报,整体感知课文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潮,同桌交流,汇报读思结合、整体感知课文2.再读课文1.再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说说每一部份讲了什么。2.引导交流,汇总3.教写法,作文要有一定的顺序写1.独立读课文,思考文章结构;2.同桌交流讨论3.个别发言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个别汇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的能力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难点、关键: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