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中考题型全国视野:重庆卷、江西卷、长沙卷、成都卷、广西北部湾卷、绍兴卷、温州卷、黄冈卷、襄阳卷、孝感卷、青岛卷、潍坊卷、泰安卷、衡阳卷、达州卷等文言文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题型要求考生在读懂、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中主(次)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性格特征做出合理的归纳和评判。其中包括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等。常见出题形式有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考点链接例7(2019长沙中考)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⑥官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史记·循吏列传》)【注解】①行县:出行属县。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⑤居官:担当的官职。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⑧傅:推诿。④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解题点拨】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和对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第一问:结合选文内容,从石奢关于忠孝的辩解和“自刎而死”的抉择、李离不接受晋文公的宽赦,毅然选择“伏剑而死”可知,这两个人物都具有守法尽责的精神;第二问可根据两段内容,分别概括故事情节即可。【答案】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方法指导】1.理解人物形象和性格的角度(1)从分析正面描写入手。①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如《陈涉世家》中陈胜所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语言可看出陈胜是一位胸怀大志,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农民起义领袖。②分析人物的行为、动作,有时语言可以刻意去伪装,但行为、动作却很容易暴露自身的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一语句写出了宋濂小时候嗜学、勤学、苦学的品质。③关注人物心理,人物的心理会烙上个人精神品格的印记。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的心理活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出了作者身处逆境旷达的胸怀。④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人物的神态(表情)是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的神态由开始的“不悦”到“怫然怒”,再至“色挠”,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2)从分析侧面描写入手。人物的侧面描写是指对该人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或人物,或者通过描写他在周围事物中所产生的反响,从侧面间接地表现该人物的性格特征。2.具体答题步骤(1)认真看清题目,带着问题通读文本,抓住人物描写的语句(语言、行动等)。(2)准确理解文意,将人物描写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文,进行概括和归纳。(3)在描述人物性格特征时,一般用二至三个词语来形容,尽量用四字词语。如:信守诺言、虚心好学、机智勇敢、治学严谨、宽厚待人、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知错就改、善于思考、敢于质疑、豁达乐观、实事求是⋯⋯3.分析人物形象与性格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