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三篇篇一一、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雄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制造,增加民族自豪感。二、学习重点:我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三、学习难点: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四、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二)明确目标,老师引领1.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2.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看?3.在作者的眼中他们是什么样子的?4.是谁制造了这人间奇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文中运用了什么问句形式和修辞手法?(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1.速读,了解课文,圈点疑难。(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2.细读,疏通文意,小组内讨论沟通。(读通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语气。3.研读,深化分析,总体把握(分析理解课文)分析解决问题。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升华,(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1.个人朗读:选择自己喜爱的自然段或一句话,为什么喜爱?2.根据课文中的插图说一段话3.组之间赛读:声音、动作、表情、各组学生的注意力。4.竞赛背课文(五)小结:1.通过今日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我们的祖先还制造了那些人间奇迹?(布达拉宫、故宫、苏州园林、兵马俑)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点明中心主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六)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完成欢乐导航剩余部分,组长批改,及时矫正。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人激趣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3、师出示图,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曲折谱写不朽制造奇迹天堂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老师检查学习效果。(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曲折谱写不朽制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曲折曲折:这里比方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制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奇异的景象。天堂:这里指漂亮的杭州。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学生自学后讨论。四、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讲读。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制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制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制造了这人间奇迹。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制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敬佩并自豪地)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