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政局开展“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大讨论活动暨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华荣辉(2009年3月27日)同志们:根据市委统一部署,从现在起,用两个月时间,在民政系统开展“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大讨论活动,继续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全局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主题,进一步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核心理念。以惠民生为最高使命,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以促和谐为第一责任,以抓作风为永恒主题,不断推出民政工作新举措,创造民政事业发展新业绩,树立民政队伍建设新形象,在服务大局中实现兴化民政事业新发展。下面我着重讲四个问题:一、以惠民生为最高使命,加大“三个群体”生活保障工作力度。保障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政工作担负着保障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老孤残孤儿等“三个群体”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职责,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阀”,发挥着“兜底”保障的重要功能。面对经济“寒冬”的严峻形势,如何改善民生,提高保障水平,必须在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上求突破。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标工作,做好重残困难人员、未参保困难企业职工、60年代精简下放职工等困难群众提高生活补贴工作。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待金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各类困难、优抚、特殊群体的生活、就医、就业、就学和住房等权益需求。进一步深化社会救助机制创新成果,完善救助中心运行机制,拓展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效能。我市实行“一站式”社会救助服务,建立社会救助中心的做法正在泰州市以及其他地方推广。作为这一创新成果的首创者、发源地,我们要在深化上下足功夫,在完善上做足文章,为全市“三个群体”提供更加便捷、更加温馨、更加阳光、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民生“第一窗口”形象。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全市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严峻形势,既要充分发挥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热情,进一步加大“万户结对帮扶”活动的推进力度,切实加强结对帮扶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帮扶效益的最大化,使结对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明显改善。同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开展慈善活动,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保障改善民生,首先要倾听民声。从局领导班子做起,进一步健全领导挂钩联系基层、下访接访等各项制度,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贫困群众家中,面对面听取意见,了解需求。要满腔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求助群众,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二、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实现民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展是硬道理,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开展大讨论活动,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调高目标,促进发展。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民政福利企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市现有民政福利企业59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0.1亿元,入库税金1.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24.6%,民政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把市委保增长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加快制定、出台《进一步促进福利企业发展的意见》,加大新(改)办福利企业工作力度,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优质服务,引导企业“危”中求“机”,寻找机遇,迎难而上,谋求发展,确保今年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升。进一步加快发展福彩销售,完善经济考核激励机制,突出公益性宣传,激发群众爱心,深挖市场潜力,夯实市场基础,扩大市场份额,在2008年名列全市县级销售第10名的基础上再创佳绩,为扶贫、济困、救孤、助残进一步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继续打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亮点,今年新发展35家,使全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达到145家,并成为致富农民、造福一方的高效农业发展平台。同时,我们将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民政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