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介绍一、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计提条件:账面成本高于市价2.计提方法: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比较投资成本与市价;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且占资产总额的1%以上),应按单项投资比较投资成本与市价。《中核集团会计制度》规定,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确定。3.计提金额计算:累计应计提跌价准备金额=短期投资账面成本高于市价的差额(负数不计)本期应计提跌价准备金额=累计应计提跌价准备金额-期初跌价准备账面余额。4.结果处理:本期应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包括负数)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正数: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负数: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贷: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二、坏账准备1.计提条件:预计可能发生坏帐2.计提范围: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未到期应收票据(需结转到应收账款后)、不能收到货物的预付账款(需结转到其他应收款后)3.计提方法: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包括余额百分比法、帐龄分析法等。《中核集团会计制度》规定:对中核系统内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包括调拨军核品形成的)采用个别认定法;对中核系统外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采用账龄分析法。如果某项或某类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其可收回性存在明显的差别,也可采用个别认定法。4.计提比例:计提比例是一项会计估计,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包括历史坏帐情况、赊销政策、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欠款单位的现状等)判断。《中核集团会计制度》在附件中对中核系统外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已统一作出估计。对可收回性存在明显差别采用个别认定法确认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下列各种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①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②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③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④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5.计提金额计算:个别认定法:累计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单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账面余额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负数不计)账龄分析法:累计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各账龄段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账面余额-个别认定坏账)×相应账龄段的计提比例]当期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累计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期初坏账准备账面余额。6.结果处理: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坏账准备(包括负数)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正数: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坏账准备贷:坏账准备负数:借:坏账准备贷:管理费用——计提的坏账准备三、存货跌价准备1.计提条件: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①市价持续下跌至低于成本,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②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③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④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并将低于成本;⑤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2.计提方法:一般情况: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为基础计算确定。特殊情况: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并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可以合并为基础计算确定;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为基础计算确定。3.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①用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