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I[I*—r-*-.II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淮》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参考答案】A2.教学《中国的拱桥》教师围绕“非凡只会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A.汪曾祺《昆明的面》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参考答案】C3、暂无4、暂无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思元书》)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北朝民歌《木兰诗》)【参考答案】C6.教学苏轼《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科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参考答案】B7.学生对“借化”不熟悉,教师用古诗例句来讲解,不恰当的是()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游》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参考答案】D8.暂无9.暂无10.暂无11.暂无12.暂无13.暂无14.暂无15.阅读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活标,按照要求答题活动目标(1)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有差交友之道的名言,并识记其中10则。(2)了解活动方案的要素,初步学会活动设计方案(3)学会大方礼貌、清楚明白地发出“邀请”(4)写一篇自我介绍,并大方、清晰地向同学讲述(5)聆听他人的发言,能听懂他人发言的意思对该活动目标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设置学习情境,联系生活实践,力图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B•体现出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C•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较强,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D.在设定的五项目标中,对于掌握知识的要求显得尤为突出【参考答案】D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16.案例:阅读某教师讲授八年级课文《最后一次演讲》的两个环节,完成第16题。导入环节教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礼堂,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李夫人带着悲泣走到台上,愤怒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罪行,拉不成声。一千多听众都愤然泪下,而竟有一些歪戴礼帽的特务不顾纠察队的一再制止,在会场中抽烟、说笑、无理取闹,想造成混乱。闻一-多先生本来不准备讲话,看到这种情况,抑制不住心头的愤怒,走上讲台同学们在课下录制了模仿闻一多先生演讲的视频,下面我们一边播放,同学们一边在书上标记出你感受最深刻的词句,同时观察表演者的表情和动作,遇到鼓掌的地方我们还要鼓掌。拓展环节:教师在总结了本文的学习之后,选取了以下文本,进行了拓展阅读红烛闻一多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问题16.(1)评析“导入环节”的优缺点,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10分)(2)分析“拓展环节”中教师选择该文本的目的。(10分)【参考答案】略(17-18)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遇见①“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一次次的遇见会让你离她越来越近。②初读易安居士的词,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诗词中清丽隽秀的巧妙比拟,亦有闰中人的一点愁怨。让人不由想起戴望舒《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读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时,使我眼前一亮。我不禁构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