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业的现状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前景中药学院2013级中药学三年制梁紫璐2013123023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与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医疗服务也逐步走上规范化、正规化道路.中国政府始终重视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并取得了让人民满意、举世瞩目的一系列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关键词:医疗卫生现状、医疗问题、医疗发展一、医疗卫生现状(一)、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在农村有病乱求医,乱用药现象普遍[1]。很多农村病人知识层次低,思想封闭保守,传统观念比较落后,不能用科学的观点看病、治病。有些病人生病以后往往凭经验自行诊断、自行用药。对抗生素的非理性应用造成了细菌的耐药性,乱用抗生素不但给病人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延误了治疗,以至后期出现全身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继发感染甚至引起并发症[2]。国家明文规定未列入《非处方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医师处方才能销售,可在农村或乡镇的某些药店却可以随便买到。截至2006年9月底,全国已经有1433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50.1%,有4.06亿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5.8%,全国有1.4亿农民从新农合中受益。但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较低,农民自费就医的比例仍然很高。农村地区缺医少药,有的地方老百姓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农村卫生所及乡镇卫生院条件差,医生业务素质低,一次性医疗用品未能普及,消毒设施简陋,造成交叉感染的隐患很大[3]。农村医疗卫生监督方面基本处于不监督或不作为状态,隐患很大。(二)、我国城市医疗卫生现状的许多领域都是不开放的。我们在军队中也有一些医疗机构,都类似一个小社会。从机构的设置数量来看,1950年全国卫生医疗机构非常少,到1989年全国卫生医疗机构已经达到十七八万所,这几年我们在推行卫生资源的重组和调整,推行区域卫生规划工作,同时农村撤乡并镇工作也在深入推行。最近几年的卫生机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现在依然接近30万所左右,包括各种规模的医疗卫生机构,如医院、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全国的疾病控制中心现在一共是3500多所,在每一个县都有一所,每一个市辖区也都有自己的机构,国家的疾病控制中心在北京的玄武区。二、问题所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其改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和市场化。经过20多年的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一)、社区卫生服务的框架与内容存在差距。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以公立机构为主,首先是多数政府举办的基层卫生机构的转型;二是一些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卫生机构功能的拓展;三是一些政府的二、三级医院业务的延伸。各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常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目前界定为: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但实际上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以医疗服务为主,提供的服务只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而距离其他功能的开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却很难落实,原因有来自患者自身的,也有来自医院方面的,医院对到手的生意不肯放手于他人,转诊制度难落实。(二)、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医疗服务公平性的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卫生费用不平衡。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居民只拥有不到1/4的卫生费用,而占人口1/3的城镇居民享有3/4以上的卫生费用,而且农村居民占卫生费用的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东部地区的人均卫生费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二是医疗保障的可及性低。近八成农村人口和近五成城市人口——亦即全国近3/4的人口尚未参加各类医疗保险,在遭遇疾病风险的时候无法得到政府的扶助[6]。(三)、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严重。医疗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增长和卫生费用的增长极为迅速,大大超过了GDP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据统计,从1989年到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