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精神科护理学》答案史、既往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无特殊。病前性格多疑多虑、易急躁。自知力存在。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B)A.强迫症B.焦虑症C.恐惧症D.疑病症E.心因性精神障碍8.患者在思维中断的过程中体验到当时的思维被某种外力抽走的感觉,精神症状称为(A)A.思维阻滞B.强制性思维C.思维被夺D.思维破裂E.思维奔逸9.某神经症患者在看见或听到“和平”二字时,马上想起“战争”二字;看见或听到“安全”二字时,便想到“危险”二字,此症状称之为(D)A.强迫性穷思竭虑B.牵连观念C.强迫意向D.强迫性对立观念E.以上均不对10.护理人员问患者:“你住在哪里?”答:“我的眼睛不好,有两个问题我不懂,我参加运动会,但手指不好,明天告诉你。”此患者的精神症状最可能是(D)A.思维中断B.强制性思维C.思维奔逸D.思维破裂E.以上都不是11.护理人员让患者抬左手,患者拒绝,再让他抬右手,患者亦拒绝,患者对任何要求都没有反应,这一精神症状最可能是(D)A.刻板动作B.模仿动作C.作态D.被动性违拗12.抗躁狂治疗的首选药物是(C)A.氯丙嗪B.奋乃静C.锂盐D.氟哌啶醇E.安定13.精神科三级护理的护理对象是(A)A.经治疗症状缓解,病情稳定B.一级护理患者病情好转且稳定C.精神症状不危害自己和他人D.伴有一般的躯体疾病,生活能自理14.下列哪项属于精神科一级护理管理的护理对象(D)A.神经症患者B.使用大剂量精神药物治疗的患者C.精神症状不危害自己和他人者D.有自杀意念但能接受劝导者15.美国马萨诸塞州马克林医院何时开办了专门为训练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学校,主要培养具有保护及管理技能的精神科护理人员(A)A.1882年B.1897年C.1932年D.1828年16.患者,男,22岁,大四学生。自诉近一年来学习成绩下降,注意不能集中,记忆下降,看书时常常是看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失眠严重,主要为入睡困难、多梦,醒后感到头脑混浊,无清新之感。容易疲劳、精力下降,工作稍久就觉得疲惫不堪;有时出现头晕眼花、心慌、胸闷、腹胀、多汗及肌肉酸痛不适等症状。此患者的诊断应首先考虑(C)A.焦虑症B.恶劣心境C.神经衰弱D.精神分裂症E.疑病症17.失眠症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是(A)A.入睡困难B.早醒C.睡眠—觉醒周期紊乱D.睡眠不深E.易醒18.关于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D)A.躁狂症患者都有妄想、幻觉、思维奔逸B.躁狂症患者都没有妄想、幻觉、思维不连贯C.部分躁狂症患者有精神病性症状,且不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D.部分躁狂症患者有精神病性症状,但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19.患者看到其父的鼻子变得特别大,眼睛变得一只大一只小,极不对称。这属于下列哪种精神症状(E)A.幻觉B.妄想C.感觉过敏D.错觉E.感知综合障碍20.睡行症也称(B)A.梦魇症B.梦游症C.夜惊症D.失眠症E.嗜睡症二、论述题1.名词解释:妄想答:是一种不理性、与现实不符且不可能实现但坚信的错误信念。2.名词解释:思维破裂答: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联想断裂联想断裂,思维内容缺乏内在联系,单独一句话,语法结构正确,意义可理解,但句子与句子之间却无任何联系。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为其特征性症状。3.名词解释:感觉过敏答:感觉过敏即感觉增强。感觉阈值降低或强烈的情绪因素造成。临床表现为患者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反应特别强烈和敏感,显得难以忍受。4.名词解释:情感淡漠答: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接关系的事情也如此。5.名词解释:自杀意念答:指有自杀想法而且愿意去死,但尚未采取自杀行为三、客观填空题(共6道试题,共20分。)、1.抑郁症患者的情感低落规律性变化的特点是(早晨情绪最低落)。2.德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区分了两种精神疾病,一种为(躁狂忧郁性精神病),另一种为(早发性痴呆)。3.精神科三级护理管理的对象有(症状缓解、病情稳定者)、(康复待出院者)和(神经症患者)。4.'感知综合障碍临床上常见有视物变性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四种类型。5.'精神分裂症临床常见类型有(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瓦解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五种。6.'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总原则是(快速控制症状)、(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