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传感器习题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定义)传感器是接收信号或刺激并反应的器件,以测量为目的,以一定精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的、易于处理的电量信号输出的装置。2.传感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1)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2)转换元件:以敏感元件的输出为输入,把输入转换成电路参数。3)转换电路:上述电路参数接入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3.传感器发展方向?第2章热电式传感器1.热电偶冷端温度对热电偶的热电势有什么影响?为消除冷端温度影响可采用哪些措施?半导体热敏电阻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在电路中是怎样克服的?答:由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可以知道,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大小与两端温度有关,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只有在冷端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才与工作温度成单值函数关系。实际应用时,由于热电偶冷端离工作端很近,且又处于大气中,其温度受到测量对象和周围环境温度波动的影响,因而冷端温度难以保持恒定,这样会带来测量误差。为消除冷端温度影响,常用的措施有:①补偿导线法:将热电偶配接与其具有相同热电特性的补偿导线,使自由端远离工作端,放置到恒温或温度波动较小的地方。②冷端恒温法:把热电偶的冷端置于某些温度不变的装置中,以保证冷端温度不受热端测量温度的影响。③冷端温度校正法。④自动补偿法。答: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半导体传感器。它的温度系数很大,比温差电偶和线绕电阻测温元件的灵敏度高几十倍,适用于测量微小的温度变化。热敏电阻体积小、热容量小响应速度快,能在空隙和狭缝中测量。它的阻值高,测量结果受引线的影响小,可用于远距离测量。它的过载能力强,成本低廉。但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为非线性关系,所以它只能在较窄的范围内用于精确测量。热敏电阻在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测量和控制装置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克服热敏电阻的非线性,通常我们在电路里用温度系数很小的精密电阻与热敏电阻串联或并联构成电阻网络。2.PN结为什么可以用来作为温敏元件?他的特性?3.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有何特点?画出测试电路图。答: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是基于晶体管的PN结随温度变化而产生漂移现象研制的。众所周知,晶体管PN结的这种温漂,会给电路的调整带来极大的麻烦。但是,利用PN结的温漂特性来测量温度,可研制成半导体温度传感元件。如前所述,晶体管的基极一发射极电压在恒定集电极电流条件下,可以认为与温度呈线性关系。但是,严格地说,这种线性关系是不完全的,即关系式中存在非线性项。另一方面,这种关系也不直接与任何温标(绝对、摄氏、华氏或其它温标)相对应。实际上,随着温度升高,基极-发射极电压反而下降。此外,即使是同一型号同一批次的晶体管,其基极一发射极电压值也可能有±100mV的分散性。鉴于上述原因,集成化的温度传感器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对管差分电路,这种电路给出直接正比于绝对温度的线性输出。4.如果需要测量1000℃和20℃温度时,分别宜采用哪种类型的温度传感器?答:测量1000℃宜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测量20℃宜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5.采用一只温度传感器能否实现绝对温度、摄氏温度、华氏温度的测量?怎样做?6.热电阻传感器主要分为几种类型?它们应用在什么不同场合?P-N结中,少数载流子(专有名词,不是少数的载流子)会发生漂移运动,而少数载流子浓度与温度密切相关,通过观测少数载流子电气特性变化,可以推导出温度值。基本特性:Uf-T关系、灵敏度特性、自然特性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答:热电阻根据感温元件的材料不同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铂电阻,一种铜电阻。铂易于提纯、复制性好,在氧化性介质中、甚至在高温下,其物理化学性质极其稳定。由于铂是贵重金属,因此在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测温范围较小的情况下,普遍采用铜电阻。铜电阻具有较大的电阻温度系数,材料容易提纯,铜电阻的阻值与温度之间接近线性关系,铜的价格比较便宜,所以铜电阻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铜电阻的缺点是电阻率较小,机械强度差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