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支点现过程透视现象明本质——“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案例评析教学设计说明:百分数是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与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在实际中正确的加以应用。虽说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百分数,但不是真正的理解百分数,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读写百分数不是难点,而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意义,能用百分数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表述才是关键所在。而且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见过很多,那么如何在前者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如何根据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意图设计教学,开展有效教学呢?一、撑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支点,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学习。情境创设上从各学段学生近视抽查的情况引入,源自学生实际的素材,在知识点上便于学生从原有的分数知识迁移到对百分数的认识。既让他们感到亲切又让他们感受到出现百分数的必要性,初步了解百分数表示的意义,体会到百分数对于分母固定而便于比较的优点。二、精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利用读一读、说一说、猜一猜,让学生知道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小于分母、等于分母,又能大于分母;百分数不能约分、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在精心设计下,成为一个整体,成为设计中的亮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2、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3、让学生在经历材料的收集、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在生活应用的价值,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的提升,激发学好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引题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都找到了吗?说说你们在哪儿找到的?(学生汇报)2、揭示课题。师:在衣服的标签上、食品的包装袋、书籍、报刊、网上……都能找到百分数,百分数真是无处不在。人们在生活中为什么这么喜欢用百分数呢?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该怎样读和写呢?今天我们专门研究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感悟:利用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发现百分数,巧妙渗透“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的朴素思想,并随机提出“人们在生活中为什么这么喜欢用百分数呢?”的问题,既突出了学习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二、引导比较,初步感知师:最近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体检,结果发现我们小学生眼睛患近视的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师这里有一张各学段学生的近视抽查情况统计表,请大家认真观察。(课件出示)学段近视人数(人)抽查总人数(人)小学生950初中生49100高中生3215001、引导比较。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表示出每个学段学生的近视情况吗?(1)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再组织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师:真不错,大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想出了这么多合理的表示方法,你认为什么方法较为简洁一些呢?(根据回答,教师在课件表格里分别出示三个分数:、、)师:谁能说一说,这三个分数在这里所表示的具体意义?(2)讨论方法。师:从这几个分数中,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学段学生的近视情况好些吗?有什么好的方法比较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分母是100的分数)2、引出百分数。师: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我们可以把分母改用百分号“%”表示分子不变,读作百分之十八。(教师板书:18%,49%,64.2%)3、学生试读。师:谁能把其他的两个像老师刚才那样读一读?师: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吗?4、体会优点。师:现在通过百分数,比较以上调查的情况只要看什么就可以了?师:你现在喜欢百分数吗?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生回答:较为直观,便于比较)5、教师小结。看来百分数能直观的描述一组数据去比较它们的大小,确实有它的优越性。【感悟:从学生熟悉的检查视力情况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对表格观察、比较、推理发现...